
敕勒歌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会认字,会写4个会写字,重点指导“茫”字的书写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意,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古诗。 3.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草原的广阔和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多种方法识字,理解字义和诗句的意思。 2.展开想象,体会草原的广阔和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老师在黑板上写几个字,看谁认识 板书 汉 谁能给汉组一个词语? 汉族 汉字 汉语 同学们,我们是汉族人,我们学写汉字,说汉语。 老师再写两个字看看你们认识吗?敕勒 我国自古就是个多民族国家,就在距今1500多年前的北朝生活着一个游牧民族,叫敕勒族,在敕勒族的民间还广为传唱着一首民歌,敕勒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敕勒歌 板书课题,读课题 那敕勒族人到底生活在什么地方?他们生活的地方什么样儿呢?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初读诗歌,读准字音。 请同学们翻开语文书84页,借助拼音自由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多读几遍,开始吧 。 谁来试试,去掉拼音再读,齐读 2.再读诗歌,读出节奏。 同学们读得很不错,但是诗歌啊不仅要把字音读准确还要读出节奏和停顿,看大屏幕,依据斜线提示的地方我们稍稍停顿,谁想试试! 展示读,齐读。 (三)理解诗意,想象画面,读出画面 诗读得很有进步了,还记得老师刚刚提出的问题么?敕勒族人到底生活在什么地方?他们生活的地方什么样儿呢?谁找到了答案,看第一个 理解第一句 敕勒族人生活在什么地方?生:阴山下 你从哪句诗里知道的?生:敕勒川,阴山下,是这句吗?同学们,齐读 哎呀,真棒,看大屏幕中的山脉地图,阴山在我国内蒙古的中部 出示课文插图,敕勒族人生活在连绵起伏的阴山山脚下,阴山下,观察图片思考在阴山南部这一望无际的是什么呀?生:草原 原来敕勒族人就生活在阴山脚下这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啊! 我们一起读一读吧“敕勒川,阴山下,” 诗句的第一行就告诉了我们敕勒族生活在哪儿?接着思考他们生活的地方什么样儿的? 第二行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谁能说说你的理解,这天是什么样啊?看来要想知道这天到底什么样儿,我们得明白穹庐什么意思,先来看庐字 (1)认识“庐” 指名读,看这句中的这个字“庐”读什么,三遍 庐这个字什么偏旁?生:广字框,广字框可有意思了,瞧一瞧 这是广字框的字源图,很久以前,看他像一个什么?生:小房子 他是怎么一点点演变成广字框的? 尖尖的屋顶变成了广的一点一横,两边的墙壁变成了这一丿,中国的汉字就是这样神奇又有趣,庐这个字,广字框里一个户字,庐呀就表示小屋子的意思。 (2)理解“穹庐” 再看穹这个字,上边穴宝盖,下边弓。穹字指的就是中间高高隆起的建筑物,穹庐,读,指什么呢?看图片 对呀,就是这样有着圆圆房顶的小房子,就是蒙古包啊。天似穹庐,似是什么意思?生好像的意思 (3)认识“笼”,理解诗句 天空像一个大大的蒙古包一样,笼盖四野。 “笼”读几声?三声,读,你还在哪里见过这个字吗? 预设:笼子,木笼,铁笼、灯笼等,读二声,看来这是一个多音字 文章中有一个词语是笼盖,什么意思啊?(笼罩、包围、覆盖) 同学们,你们看,通过联系生活我们知道了笼这个多音字在表示笼子的时候读第二声;表示罩下来,遮盖下来时,读第三声。再来读这个词语“笼盖”三遍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意思? 生2 (4)想象画面 在这里把天比作成了一个大大的蒙古包,天和蒙古包有什么相似之处呢? 当你站在草原,抬头看是高高的天,再往远处看天和草原连在了一起,形成一个弧线,这天就像一个巨大的蒙古包一样笼罩着这看不到头的大草原啊! 谁再来读一读,读出“天似穹庐”的感觉。加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