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27351

2025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答题技巧与模板 技巧性计算(解析版)

日期:2025-04-19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71次 大小:271718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5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答题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技巧性计算 模板01 守恒法 1.原理:主要依据是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质量不变。 2.题型特点:关键是找到变化前后的不变量,这些不变量通常不会在题目中明确表述,需要进行深入挖掘。这类试题一般不建议列出化学方程式,只需要列出初始的反应物及最后的生成物,即始态和终态,找出关键元素重点突破即可。 3.解题步骤: 第一步:依据元素种类守恒定性分析,初步确定关键元素种类。 第二步:依据元素质量守恒定量分析,精确计算反应前后各元素的质量,而后确定物质中所含的元素种类及原子个数,最后依据题意得出结论。 模板02 差量法 1.题型特点: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的某些“差量”(如固体质量差、液体质量差等)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变化量成正比而建立的一种解题方法。用差量法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找出理论差量。 2.解题步骤: 第一步:审清题意,分析产生差量的原因。 第二步:将差量写在化学方程式的右边,并以此作为关系量。 第三步:列出比例式,求出未知量。 模板03 极值法 1.题型特点:题目涉及多个化学反应,已知的物质的总质量是多个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总质量,一般问法为“可能是多少”。由于不知道某一化学反应中的某物质的质量,因此无法求出具体数据,但却可以确定一个范围。 2.解题步骤: 第一步:正确分析题目中发生的化学反应。 第二步:进行合理的极端假定。 第三步:依据化学方程式和数据进行计算,确定极值区间。 第四步:依据极值区间作出判断和选择。 模板04 关系式法 题型特点:利用化学方程式中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列出比例式,通过已知的量来求未知的量。关键是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质量关系,还要善于挖掘已知的量和明确要求的量之间的质量关系,再列出比例式,求解。 2.解题步骤: 第一步:正确书写题目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第二步: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质量关系。 第三步:列出比例式,求解。 题型一 守恒法 (2024·四川达州·中考真题)实验室有部分被氧化的镁条8.0g与300.0g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该镁条中镁元素的质量为 A.7.8g B.7.2g C.6.0g D.2.4g 第一步:依据元素种类守恒定性分析,初步确定关键元素氯元素守恒。 第二步:依据氯元素质量守恒定量分析,精确计算反应前后氯元素的质量,而后确定氯化镁中镁元素的质量。 相同考点变情境 氧元素守恒 (2024·四川广元·中考真题)乙醇(C2H5OH)是常用的燃料。现有4.6g乙醇与一定量氧气混合于密闭容器内,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全部转化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恢复到室温,测得所得气体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70%,则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 A.6.4g B.8.0g C.8.8g D.9.6g 题型二 差量法 (2024·江苏镇江·中考真题)已知:2NaHCO3Na2CO3+CO2↑+H2O,将16.8gNaHCO3固体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质量为13.7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固体加热生成3.1gCO2 B.加热后,固体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减小 C.剩余固体中NaHCO3和Na2CO3的质量比为42:53 D.将13.7g剩余固体溶于足量盐酸后,蒸发结晶,得11.7gNaCl 第一步:审清题意,分析固体质量产生差量的原因:加热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和水。 第二步:将差量写在化学方程式的右边,并以此作为关系量。 第三步:列出比例式,求出未知量。 相同考点变情境 固体质量增加 (2024·江苏镇江·二模)已知:。取Na2CO3与NaHCO3的混合物样品13.7g和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将生成的CO2气体经过浓硫酸干燥后通入足量的Na2O2固体完全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4.2g。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与稀硫酸反应后生成的CO2质量为6.6g B.样品中Na2CO3与NaHCO3质量比为53:42 C.与稀硫酸反应后生成硫酸钠的质量为14.2g D.该样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CO2的质量与样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