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2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实验设计与评价试题,是以化学实验为基础,对实验过程中的材料、手段、方法、步骤等进行方案的制定,常联系科学研究、生产生活、环境保护等实际情况去发现并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去探讨和解决实际问题并得出科学的发现和结论。 从考查题型上看,有选择、填空、简答、探究等多种题型,除选择题外,大多数试题都是呈现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要求根据所学知识在对题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将试题所提供的方案中一些关键性内容补充完整;从考查能力上看,突出考查了灵活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类试题要求运用化学实验知识和技能设计实验方案,重在培养或考查把已有知识和技能运用于新情景的能力,要求对提出的问题和提供的背景资料筛选、加工和处理,并能准确吸收和选择信息,通过自主感悟,调用贮存的已有相关知识进行有机结合,依据实验原理这一核心要点作出全面分析,以解决实验设计过程中可能的问题,并进行讨论、质疑,同时对不同的方案作出正确的评价。 一、考点解读: 1.对实验原理及实验方案的评价; 2.实验装置的评价; 3.实验操作的评价; 4.实验现象的描述; 5.结论分析的评价。 二、实验方案的评价解答时主要考虑以下几种常见的情况。 1.常温下,产生气体的反应: ①活泼金属与稀盐酸或稀硫酸; ②碳酸盐或碳酸氢盐与稀盐酸或稀硫酸; ③铵态氮肥与碱(刺激性气体,尿素不与碱反应)。 2.滴加酚酞溶液不变色的溶液既可能是酸性溶液也可能是中性溶液。 3.向加盐酸酸化的某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某溶液中可能含有SO ,也可能含有Ag+。 4. 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的热,因此向氢氧化钠固体中加入酸溶液,或把浓硫酸加入碱溶液中,试管壁发烫,都不能说是中和反应放热。 5.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色,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使石蕊溶液变红色,而不是二氧化碳使石蕊溶液变红色。 6. 未打磨的铝条放入硫酸铜或硝酸银溶液中不发生反应,并不是铝的活泼性比铜或银弱,而是铝条表面的氧化膜阻止了反应的进行,影响判断。 三、易混易错 1.不能顾大局识整体。实验设计无序在进行实验设计或仪器连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实验设计的原则是原理正确、简单易行(包括装置、条件、操作等)、现象明显、药品经济、安全节能、绿色环保。 (2)实验装置的组装设计总体要求:符合实验要求、操作方便、避免干扰、防止污染等。 (3)连接仪器的一般顺序:气体发生装置→除杂质装置→干燥装置→主体实验装置→产物的鉴定装置一尾气处理装置。 (4)要验证混合气体中某组分存在时,应注意三个先后:先净化后验证;净化时先除杂后干燥;验证时先验水蒸气后验其他气体。如果原气体不能直接验证,则需转化成其他气体再验证(如 CO→C0 , H →H2O)。 2.不能全面分析方案,给出最优评价实验方案的评价主要包括对方案可行性的评价和对方案优劣的评价。 (1)对方案可行性评价的原则化学实验设计的原理、操作顺序和方法,必须与化学知识的 科学性和实验操作的合理性相一致,即要科学、合理。 (2)对方案优劣评价的原则 ①设计简洁:设计简洁就是要尽可能采用简单的仪器或实验装置,在常规条件下进行;用较少的实验步骤和试剂,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实验,充分体现实验设计的简约性原则。 ②效果明显:效果明显就是按照实验设计进行操作,产生的现象直观,易于观察、记录。 ③安全可靠:安全是指实验设计要尽量避免选用有毒药品和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实验操作,如果必须选用,应在设计方案中给出明确提示和预防措施,以免造成环境污染或实验事故;可靠是指设计方案要确保成功。 (3)最佳方案的评价标准:方案:科学、合理。 1.(2024·内蒙古赤峰·中考真题)熟练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