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高考考情分析】 核心考点 考情统计 备考建议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共产主义 2022海南、2023新课标、2023重庆、2023湖南、2024全国、2024浙江 本课以选择题为主,复习时关注一些命题:采用图说等方式揭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结合当前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态势评析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困境揭示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结合党史学习和主题教育活动,考查《共产党宣言》的现实意义、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结合我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的成就,考查科学社会主义为什么科学。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及基本矛盾 2023浙江、2023河北、2023江苏、2024浙江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2022山东、2024吉林 空想社会主义 2022海南、2024新课标 《共产党宣言》 2023海南、2023浙江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2024浙江 【思维导图】 【基础知识梳理】 考点一:原始社会 (1)原始社会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 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 (2)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3)原始社会的氏族制度 在原始社会,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在氏族制度下,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 (4)私有制的确立 原因: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标志:土地也变成私有财产,这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影响:贫富分化的加剧,使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了。 考点二:奴隶社会 (1)奴隶制生产关系 特点: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2)奴隶社会主要矛盾 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 (3)奴隶制国家的产生 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这样,奴隶制国家产生了。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4)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 考点三:封建社会 (1)封建制生产关系 特点: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 影响: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这样,农民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有了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当奴隶制日渐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障碍时,就被封建制所代替,这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2)封建社会的阶级剥削 在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封建地主阶级正是凭借对土地的占有,使农民不得不依附于地主,屈从于地主阶级的奴役。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地租包括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此外,地主阶级还利用高利贷,强迫农民缴纳苛捐杂税、从事各种徭役来剥削农民。 (3)封建国家 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是君主专制、等级森严。为了维护封建国家的统治,地主阶级还散布封建迷信、传播封建道德、鼓吹“君权神授”,钳制劳动人民的思想。 (4)封建社会的阶级矛盾 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考点四:资本主义社会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①特点: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