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一年级下期音乐(湘艺版) 第十课 轮唱手势舞 《轻轻摇》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 本课选自小学音乐教材第十课《轮唱、手势舞 ——— 轻轻摇》,歌曲为西班牙儿歌,D 大调,2/4 拍,中速轻柔,描绘了船儿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的宁静场景。歌词简洁重复,旋律舒缓流畅,附点八分音符(如 “轻轻摇”)贯穿全曲,突出 “摇” 的韵律感。教材要求学生通过聆听、演唱和手势舞创编,感受不同划船场景的音乐情绪,落实《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 “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 等核心素养。 (二)教材特点 音乐性:以重复的节奏型(×× ×)和级进旋律为主,营造轻柔、摇晃的听觉体验;2/4 拍的强弱规律(强 - 弱)贴合 “摇船” 的动作节奏。 人文性:通过西班牙儿歌的学习,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感受不同国家音乐的多样性;歌词 “精神爽,乐陶陶” 传递轻松愉悦的生活态度。 实践性:强调手势舞创编与音乐情绪的匹配,引导学生用肢体动作表现 “轻轻摇”“飘呀飘” 等情景,提升音乐表现力。 (三)教学价值 知识层面:掌握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型,体会 2/4 拍的强弱规律;理解不同音乐情绪对应的肢体表达。 能力层面:提升音乐感知力与肢体协调能力,培养小组合作创编能力。 情感层面:感受宁静、舒缓的音乐之美,激发对多元文化的好奇心与探索欲。 二、学情分析 (一)学生特点 认知基础:一年级学生已通过《划船比赛》一课熟悉 “划船” 主题的音乐表现形式,掌握基本的手势舞创编思路(如动作与歌词对应),能辨别音乐的快慢情绪。 学习优势:善于模仿,对肢体律动和角色扮演兴趣浓厚;具备初步的小组合作意识,乐于在游戏中学习。 潜在挑战: 附点八分音符(如 “533”“422”)的准确演唱,易出现节奏拖沓或过快的问题。 用轻柔的声音演唱时,可能因气息控制不足导致音准不稳定。 手势舞创编时,需引导学生区分 “激烈划船” 与 “轻轻摇船” 的动作差异(如幅度、速度)。 (二)发展需求 通过 “听 — 唱 — 动 — 创” 的递进式学习,帮助学生建立 “音乐情绪→肢体表达” 的关联,培养细腻的音乐感知能力,符合课标中 “以美育人,培养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的要求。 三、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 具体目标 文化自信 1. 感受西班牙儿歌的轻柔风格,初步了解不同国家音乐文化的多样性。 2. 通过 “轻轻摇” 的宁静场景体验,理解音乐如何表达不同生活情境,增强对多元音乐文化的接纳与尊重。 语言运用 1. 能有节奏地朗读歌词,准确表现 “轻轻摇”“飘呀飘” 等叠词的韵律感。 2. 在演唱中运用轻柔、连贯的声音,通过 “微风吹动水面” 等歌词感受语言与旋律的融合美。 思维能力 1. 通过对比《划船比赛》与《轻轻摇》的音乐情绪,分析节奏、速度对场景塑造的影响(如快节奏→激烈,慢节奏→宁静)。 2. 在手势舞创编中,尝试用 “小幅度摆动”“缓慢抬手” 等动作匹配音乐的轻柔特质,培养 “音乐 — 动作” 的对应思维。 审美创造 1. 结合歌词内容,独立或小组合作创编 2-3 个符合 “轻轻摇” 情境的手势舞动作(如模仿船身摇晃、微风拂动)。 2. 通过肢体动作与演唱的配合,创造性地表达音乐的舒缓美感,提升艺术表现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 用轻柔、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准确表现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 ×)。 2. 通过肢体律动体验 2/4 拍的强弱规律,创编与音乐情绪匹配的手势舞。 1. 附点八分音符的连贯演唱(如 “533”“422” 的衔接自然)。 2. 手势舞动作的细腻表达(如区分 “激烈划桨” 与 “轻轻摇船” 的动作幅度、速度)。 五、教学资源 (一)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播放歌曲音频、宁静湖面划船视频、西班牙儿歌文化小知识 PPT。 乐器与道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