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29086

7.2 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5-04-19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6次 大小:12989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学年,七年级,法治,道德,统编,-2024-2025
  • cover
7.2 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看《六尺巷》故事的视频,初步感知处事时要坚持以和为贵,再通过分组讨论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用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方法处理事情的能力,为促进社会和谐贡献力量。 2.通过学习新时代好少年陈临溪的故事,感知她身上的优秀品质,从她身上汲取力量,在日常生活中向上向善,以实际行动争做向上向善的好少年。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弘扬中华人文精神的做法。 教学难点:能在实际行动中做到促进社会和谐、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影响深远的中华人文精神,请大家认真观看这个视频,边看边思考从视频中你领悟到了怎样的人文精神?(从故事本身和内容的表现形式等方面思考)【播放视频】。 教师展示图片,学生回答后教师展示答案: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师:历史上的人文精神渗透在诗书礼乐等精神文明的创造中,发挥了强大的熏陶教化,凝聚示范作用。作为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我们该怎样在实际行动中去弘扬人文精神呢?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6.2内容,思考下列问题,并在课本上做标记。时间:5分钟 1. 如何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2. 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的要求有哪些? (三)新课学习 我们今天通过议题式来学恶习,先来看第一个议题———亲近中华经典,促进社会和谐 亲近中华经典,促进社会和谐 师:历史上有很多体现人文精神的经典故事,今天老师想给大家介绍《六尺巷》的故事,有没有同学听过? 学生回答后,教师播放视频:请同学们边看边思考———故事中的人物处理问题体现了什么人文精神?你还知道哪些与之相关名言或故事? 学生完成并分享后,教师①家和万事兴;②礼之用,和为贵;③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④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⑤四海之内皆兄弟;⑥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⑦将相和(廉颇与蔺相如)…… 教师过渡:生在新时代的我们,有责任为社会和谐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那么若是遇到以下情境,你会怎么做呢?(教师展示并描述三个情境) a. 周末临近,小明想和同学去游玩,放松心情。但妈妈认为月考将至,要求小明在家复习功课。小明觉得妈妈不理解自己的压力,妈妈则担心小明贪玩影响学习,两人因此发生争执。 b. 班级开展“传统文化保护”主题小组作业,小红提议用手抄报形式展示,而小刚认为制作短视频更有创意。两人坚持己见,互不相让,导致小组讨论陷入僵局。 c. 某社区的广场上,一群老年人每天傍晚跳广场舞(音乐声较大),而年轻人想在这里打篮球。双方因场地和噪音问题发生争吵,甚至差点动手。 师:现在班上同学分为三组,每组各思考一个情境中的矛盾如何解决,大家思考的时候可以通过解决以下三个问题达成目的(展示问题,给学生搭阶梯),时间5分钟。 学生思考并分享后,教师进行讲解: 小明需要放松,妈妈希望他专注学习; 小明承诺先完成作业再去野餐,妈妈同意适当放松; 理解、沟通、妥协。 理解、沟通、妥协;保留两种形式,分工合作,小红负责手抄报设计,小刚负责短视频拍摄;倾听他人意见、寻找共同点、合理分工; 老年人需要健身娱乐,年轻人需要运动空间;错峰使用场地———傍晚广场舞,清晨或周末打篮球,或协商降低音乐音量等;尊重他人权益、遵守公共规则、寻求共赢方案。 教师进一步追问:那么以上探究告诉我们在社会生活中要用什么方法促进和谐? 学生回答后,师生共同总结:求同存异,和而不同! 知识总结:促进社会和谐的要求(教师追问,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方法对应前面学过的哪个核心思想理念———尚和合) 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