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29858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单元提升卷(含答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日期:2025-05-15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5次 大小:50617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单元,第六,九年级,化学,人教,学年
  • cover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单元提升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6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多种多样,下列碳单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 ) A. 活性炭 B. 金刚石 C. 石墨 D. 2.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下列做法与这一要求不相符的是( ) A. 乘公交车出行 B. 回收废旧电池 C. 大量焚烧秸秆 D. 推广风力发电 3.下列关于物质的用途,与其性质匹配的是( ) A. 石墨作电极———石墨具有润滑性 B. 是煤气的主要成分支持燃烧 C. 干冰作制冷剂———干冰升华吸热 D. 焦炭用于炼铁———焦炭具有氧化性 4.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与的知识总结不正确的是( ) A. 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B. 性质:通常情况下,能燃烧;不能燃烧 C. 用途:固态可用于人工增雨;可作燃料 D. 危害:无毒;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5.国家规定教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最高允许浓度为。下列是某学习小组对教室内二氧化碳浓度的检测和相应结果处理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 A. 从教室不同位置多点采集空气样品 B. 将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置于教室一段时间进行测定 C. 测得二氧化碳浓度为,说明二氧化碳浓度超标 D. 为避免二氧化碳浓度超标,教室应多通风换气 6.为了验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某同学用一根铁丝穿过3片干燥的紫色石蕊纸片,按照图示将水滴加到相应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1、2会变红,3不变色 B. 该实验证明能与石蕊反应生成红色物质 C. 该实验说明能溶于水 D. 该实验的优点是将多个实验合为一体,对比性强 7.下列四个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控制反应发生或停止 B. 验证不支持燃烧 C. 制取二氧化碳 D. 验证与水反应 8.碳及其部分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各表示转化中的另一种反应物。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是单质或化合物 B. 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C. 反应①一定是化合反应 D. 打开碳酸饮料瓶盖时主要化学反应② 9.鉴别和除杂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环节,下列关于物质鉴别和除杂的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鉴别 和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B 除去 中混有的少量 将气体通过足量澄清石灰水后干燥 C 除去 中混有的少量 将气体点燃 D 鉴别木炭粉和氧化铜粉末 观察颜色 10.如图为模拟古代竖炉炼铜的实验,经高温煅烧,冷却后观察到石英方舟上下方均出现红色物质(已知:稀硫酸和氧化铜反应可得到蓝色溶液,和铜不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将氧化铜换成氧化铁,观察到红色固体变黑 B. 实验过程中产生了一氧化碳 C. 可用稀硫酸检验残留固体中是否含有氧化铜 D. 实验中煤炭粉的作用仅为燃烧放热 二、填空与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4分) 11.(4分)碳是人类接触得最早、利用得最多的元素之一。 (1) 椰壳经处理可制成优质的活性炭,活性炭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所以有极强的_ _ 性。 (2) 《富春山居图》是元朝画家黄公望的代表作,画中墨迹经数百年而不变色的原因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3) 过去城市居民大多使用管道煤气,其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写出一氧化碳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4) 下列的用途中,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又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_ _ _ _ (填字母)。 A. 气体肥料 B. 光合作用 C. 化工原料 D. 灭火 12.(5分)科学家在一个标准大气压、条件下,将硅融入镓、铁、镍组成的液态金属中,通入甲烷气体,硅与甲烷反应生成四氢化硅和石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