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活板》教学设计 1.掌握本文的文言实词、虚词,积累文言词汇。(重点) 2.理清文章结构,了解活字印刷术及其“活”的特点,学习程序说明。(难点) 3.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才能,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创新意识。 学习目标 布置校园文化展览区 学校初中部打算以“让校园看见传统文化”为主题,布置校园文化展览区。请你以《活板》为内容,帮助完成设计和布置。 主题情境 情境任务导入 第一课时 任务一:品千年古文·析文化流芳 ———活板印刷简介区 第二课时 任务二:陈千年古物·悟先贤巧思 ———活板印刷体验区 任务三:越千年时光·抒民族豪情 ———活板文化传承区 学习任务群 01 品千年古文 析文化流芳 01 活 板 印 刷 简 介 区 根据参观者年龄层次,学习能力的不同,我们需要在《活版》原文关键处做部分批注,方便大家读懂原文,感知活板。 布置要求 1.听读课文,然后自由读一读,读准字音和停顿。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 wéi yínɡ wéi shēnɡ wéi bó zhī huò yánɡ rónɡ dǐ 任务一:品千年古文,析文化流芳 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ɡēnɡ shù tiè zhù cánɡ zhān fán fú cónɡ qì 任务一:品千年古文,析文化流芳 2.翻译重点字词,疏通文意。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雕板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做这种事。 指雕版印刷。 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同“以”。 版印书籍,相对于抄本而言。 自五代冯瀛王时才开始(用雕版)印五经,以后的经典文献都是版印书籍。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平民。古代平民不能穿锦绣,故称“布衣”。 庆历年间,有位平民毕昇,又发明了活字印刷。 动词,用,使用。 动词,是。 动词,发明。 印刷。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铜钱的边缘。 它的方法是:用胶泥刻字印,薄得跟铜钱的边缘一样,每个字刻一个印,用火烧让(它)变得坚硬。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混合。 覆盖。 先设置一块铁板,用松脂、蜡混合纸灰这类东西在上面覆盖。 坚硬。 介词,用。 动词,刻。 省略句 用火。 任务一:品千年古文,析文化流芳 2.翻译重点字词,疏通文意。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 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这里指铁质模框。 靠近。 烘烤。 指上文说的松脂、蜡等的混合物。 同“熔”,用高温使固态物质转变为液态。 磨刀石。 想印的时候,就把一个铁制模框放在铁板上,然后密密地排上字印,排满了就成为一版,(再)拿它靠近火烘烤;松脂、蜡等的混合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压其版面,于是(所有排在铁板上的)活字平得像磨刀石。 介词,把。 介词,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