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32897

热考主题命题趋向训练(三) 由“经济”到“宜居”的聚落(含答案)

日期:2025-04-20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6次 大小:4202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聚落,宜居,热考,经济,主题,训练
  • cover
热考主题命题趋向--训练(三) 由“经济”到“宜居”的聚落 (选择题每小题3分,本检测满分80分) 编者按:城市区位及城市空间形态,在历年的高考中多有涉及,但是在以往的高考中多强调城市的“经济”功能,如城市的功能分区、城市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等;近几年的高考注重城市与人的关系,强化建设“宜居”城市,试题往往借助实际案例阐述城市规模以及生产、生活中产生的问题等,综合考查建设生态城市、宜居城市的重要性,同时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全面推行,城乡一体化会成为新的高考热点。 一、选择题 S村是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的传统水乡,依托“三溪两山一海”山水格局,运用水利、生物、建筑等措施,不断完善村落空间的水循环系统,并在“引—蓄————排水”等功能基础上,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水文化景观,打造现代宜居的特色水乡。据此完成 1~2 题。 1.S村最初在龙潭设置堰坝的主要目的是 ( ) A.文化造景 B.分区布局 C.控制流速 D.分洪调水 2.关于S村不断改善街巷农田水环境、打造特色水乡的措施,可行的是 ( ) ①溪畔:恢复植物群落,还原水岸生态  ②水街:设置亲水台阶,传承龙舟文化 ③农田:种植生态作物,净化美化环境  ④巷道:铺设空心地砖,便于村民出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我国大都市边缘空间作为直接投资、国内移民城市拓展的热点,其市容、产业结构等正经历剧烈的变化。下图示意我国某都市群及其边缘空间组成的空间系统。该都市群内的核心都市为了拓展发展空间,计划建设职住平衡的宜商、宜业、宜居的新城区。据此完成3~5题。 3.半城市区比城市边缘区 ( ) A.经济更发达 B.第一产业比重高 C.交通设施完善 D.外来人口密度大 4.都市群小型城镇并未形成自己的边缘区,主要是因为 ( ) A.位置偏远 B.等级较低 C.交通不便 D.流动人口多 5.核心都市新城区的开发,潜力最大的地方在 ( ) A.城市边缘区 B.人口稠密的乡村地区 C.半城市区 D.人口稀少的边界地区 东莞滨海湾新区位于珠三角城市群东西岸交汇处,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圈的几何中心,毗邻港澳,紧连惠深。新区产业定位为集聚高端制造业总部、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基地。在发展定位方面,滨海湾新区将建设成为新时代大湾区创新发展新高地,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新平台、珠三角核心区融合发展战略节点、东莞高质量发展创新引擎、滨海生态宜居智慧新城。下图示意东莞滨海湾新区。据此完成6~8题。 6.东莞滨海湾新区最主要的功能是 ( ) A.研发、旅游、生态宜居地 B.商贸物流业中心 C.主城区产业转移承接地 D.传统制造业基地 7.东莞滨海湾新区建设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 A.产业结构升级 B.市区环境污染加重 C.城市等级提升 D.解决市区交通拥堵 8.东莞滨海湾新区的发展方向是 ( ) ①谋划东南亚合作项目 ②承接现代高端服务业 ③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④承接澳门港口相关产业转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下图示意我国某历史文化名村。该村传统民居多用土坯建造,墙体厚度普遍超过50cm,多数民居建有半地下室作为夏季居室,庭院内常搭建棚架并种植葡萄。村里的数百亩农用地主要种植葡萄,葡萄加工、销售是该村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据此完成 9~10 题。 9.该村庭院内常搭建棚架并种植葡萄的主要目的是 ( ) A.增加收入 B.避暑纳凉 C.利用光照 D.美化庭院 10.为建设美丽乡村,当地政府鼓励该村 ( ) A.扩大农田面积,提升粮食产量 B.提高绿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 C.改善生活环境,吸纳外来人口 D.发展主题旅游,增加农民收入 天津中新生态城是中国、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重大项目,经过十几年开发建设,曾经的盐碱荒地、废弃盐田、污染水面等“生态禁地”,如今已变成了一座绿色发展的生态城市、创新引领的智慧城市、产城融合的活力新城。下图为天津主城及中新生态城简图。据此完成11~13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