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考主题命题趋向--训练(四) 由“避灾”到“防灾”的自然灾害 (选择题每小题3分,本检测满分80分) 编者按:在新教材编排体系中,自然灾害不再是选修内容,这透射出高考将会把自然灾害作为一个实实在在的长效考点。在以往的地理高考中,自然灾害的考查重在“避灾”,最近几年的考题,自然灾害部分考查重点和热点集中于自然灾害的成因分析和防御措施的表述上,重在“防灾”,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由于受自然原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近年突发性自然灾害增多,这些自然灾害对受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影响较大,“防灾”大有可为。 一、选择题 2024年2月初,巴西东北部阿拉戈斯州海岸(10°S,38°W)出现赤潮现象。赤潮是由某些浮游藻类大量繁殖引起的水体变色现象,这些藻类有些具有毒性,毒素可以通过空气传播。据此完成1~3题。 1.2月初该海域产生赤潮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 ①陆地径流含沙量增大②太阳辐射强,水温高 ③沿岸盛行上升流④沿海地区风力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此次赤潮可能造成的影响有 ( ) ①阻碍远洋运输②滨海旅游业受损 ③水质黏稠恶化④鱼类缺少饵料死亡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下列防治赤潮的措施中,合理的是 ( ) A.利用GNSS监测赤潮范围 B.利用渔船拖网打捞赤潮藻类 C.建立健全城市污水处理系统 D.人为增氧以防止鱼类的死亡 2023年7月29日20时至8月2日7时,受台风“杜苏芮”残余势力影响,京津冀地区发生极端暴雨事件,北京市气象局称其为“140年以来最大降雨量”。北京市门头沟地区是这次极端暴雨的重灾区。下图示意北京市门头沟地区等高线。读图,完成4~5题。 4.图中四地受此次极端暴雨产生的洪灾影响最严重的地方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5.地理信息技术在门头沟防洪抗洪中的作用是 ( ) A.GIS确定最优的救助方案 B.RS准确绘制洪水淹没范围 C.BDS统计洪水带来的损失 D.BDS监测洪水位实时变化 砂涌是地下含水量高的沙土在遭受强烈震动、挤压后,迅速液化、喷出地面的一种现象,其破坏力非常强大,形成的泥浆高度可达3m以上,足以摧毁房屋、道路等基础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023年12月18日,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县中川乡的金田村和草滩村发生了局地砂涌,两个村被淤泥包围,20名群众失联。下图为砂涌现象景观图。据此完成6~7题。 6.最可能引发砂涌的自然灾害是 ( ) A.地震 B.洪涝 C.寒潮 D.大风 7.当砂涌发生时,最佳的应对措施是 ( ) A.躲藏在墙角中,立即掩住口鼻 B.携带保暖衣物,防止低温冻伤 C.待在家中,关好门窗等待救援 D.迅速远离,向地势较高处转移 台风是一种由热带海洋上空的低压系统引发的强烈旋转风暴,通常伴随着大量的降水和雷电。2024年7月25日0时前后,台风“格美”在我国台湾省宜兰沿海第一次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为15级,25日19时50分在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沿海再次登陆,登陆后西行北上强度逐渐减弱,27日夜间在湖北省境内减弱为热带低压。台风“格美”的风雨影响范围广,湖南、辽宁、江西等地14个国家级气象站观测日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据此完成8~9题。 8.台风“格美”生成满足的气象条件有 ( ) ①西北太平洋洋面气温高,达到台风形成条件 ②低压扰动形成,达到台风形成和发展的环流条件 ③副热带地区地转偏向力较大 ④高空西风强盛,气流运动速度快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9.下列应对台风“格美”采取的措施,错误的是 ( ) A.远离低地防溺水 B.关好门窗防强风 C.增加衣物防低温 D.远离海岸防海啸 列车效应指多个对流云团依次经过某地区上空产生暴雨的情况。2023年9月7日至8日,在列车效应影响下,中国香港出现极端特大暴雨,多地出现水浸。当地借助“风云”等气象遥感卫星,在减灾抗灾中发挥巨大作用。据此完成10~11题。 10.香港此次暴雨涝灾严重的主要原因在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