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33478

2025年高考复习二轮专题突破(四) 力学中的追及相遇模型(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5-04-19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0次 大小:112275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5年,追及,解析,原卷版,模型,相遇
    专题解析:(四) 力学中的追及相遇模型 1.如图所示的位移—时间(x-t)图像和速度—时间(v-t)图像中给出四条图线,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四辆汽车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的情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车做直线运动,乙车做曲线运动 B.0~t1,甲车通过的路程大于乙车通过的路程 C.0~t2,丙、丁两车在t2时刻相距最远 D.0~t2,丙、丁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 解析:选C x-t图像表示的是做直线运动的汽车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而不是汽车运动的轨迹,由于甲、乙两车在0~t1做单向的直线运动,故在这段时间内两车通过的位移和路程均相等,A、B选项均错;在v-t图像中,t2时刻丙、丁速度相等,t2时刻之前v丁一直大于v丙,且丙、丁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运动,故t2时刻两者相距最远,C选项正确;由v-t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0~t2丙的位移小于丁的位移,故丙的平均速度小于丁的平均速度,D选项错误。 2.火车以速率v1向前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在前方同一轨道上距车头s处有另一列火车,它正沿相同的方向以较小的速度v2做匀速运动,于是司机立即使火车做匀减速运动,该加速度大小为a,则要使两车不相撞,加速度a应满足的关系为(  ) A.a>      B.a> C.a> D.a> 解析:选D 设经过时间t两车相遇,则有v2t+s=v1t-at2,整理得at2+2(v2-v1)t+2s=0,要使两车不相撞,则上述方程无解,即Δ=4(v2-v1)2-8as<0,解得a>,即选项D正确。 3.无线蓝牙耳机摆脱了线材束缚,可以在一定距离内与手机等设备实现无线连接。为了研究在运动过程中无线连接的最远距离,甲和乙两位同学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乙佩戴无线蓝牙耳机,甲携带手机检测,乙在甲正前方14 m处,二人同时沿同一直线向正前方运动,各自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结果手机检测到蓝牙耳机能被连接的时间为4 s。则最远连接距离为(  ) A.10.5 m B.11.5 m C.12.5 m D.13.5 m 解析:选B 由图像可知,t=3 s时,甲、乙速度相同,距离最近,由于耳机与手机正常连接时间为4 s,所以耳机与手机正常连接的时间是从1 s至5 s。当t=1 s时,由图像可知,甲的速度为5 m/s,在0~1 s,位移之差为Δx=×1=2.5 m,因t=0时乙在甲正前方14 m处,则t=1 s时甲、乙之间的距离为s=14 m-2.5 m=11.5 m,因此最远连接距离为11.5 m,故B正确,A、C、D错误。 4.(多选)如图所示,在体育课上进行篮球训练时,甲、乙两同学将两个篮球分别水平抛出后两篮球在空中的P点相遇,已知甲同学抛出点的高度h1比乙同学抛出点的高度h2大,不计空气阻力,篮球可看成质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同学比乙同学先将篮球抛出 B.两篮球相遇前,乙同学抛出的篮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短 C.若甲、乙同学抛球速度变为原来的2倍,则相遇点一定在P点正上方 D.若甲同学抛球时与乙同学高度相同,且同时抛出,则落地前不一定能相遇 解析:选ABD 根据h=gt2可知,平抛运动的高度决定时间,甲同学抛出点的高度比乙同学抛出点的高度大,两篮球在空中的P点相遇,可知甲同学比乙同学先将篮球抛出,即甲同学抛出的篮球运动时间长,乙同学抛出的篮球运动时间短,故A、B正确;设两抛出点的水平距离为x,且保持不变,则=,若抛球的速度变为原来的2倍,则==,且x甲+x乙=x甲′+x乙′=x,说明两球运动时间变短,且时间差减小,即>,则>,说明相遇点在P点左上方,故C错误;两球抛出的高度和初速度未知,所以两球可能不会相遇,故D正确。 5.如图所示,三颗卫星a、b、c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其中b、c在地球的同步(静止)轨道上,a距离地球表面的高度为R,此时a、b恰好相距最近。已知地球质量为M、半径为R,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为ω,引力常量为G,则(  ) A.卫星a和b下一次相距最近还需经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