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33851

小学数学青岛版(六三制)(2024)一年级下主题活动《爱心义卖》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21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3次 大小:175301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小学,数学,青岛,三制,2024,一年级
  • cover
主题活动《爱心义卖》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学生情况分析 知识:多数学生对于人民币的认识在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经验。对于较为常用的人民币,多数学生能够根据货币上的数值和单位区分面值。大部分学生能够按照要求取出一定总额的货币,但取出的速度有差别,且很多学生不能灵活选择不同面值的货币组合成规定的总额。 能力: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积累了一些实践学习活动的基本经验,对实践活动的学习参与兴趣较浓。因此,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任务活动,在购物、付钱、找零的过程中,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初步建立货币的量感,培养学生初步的金融素养。 (二)教学内容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学习了“我的幼儿园”、“找找身边的数”两个主题活动,这两个主题活动都是运用数学知识及其他学科知识的主题活动。“爱心义卖”是第一个融入新知识学习的主题活动,也是小学数学中关于人民币教学的唯一单元。是基于学生在生活中已有了一些认识和使用人民币经验的基础上教学的。 本活动以“爱心义卖”活动为依托,结合现实素材,形成问题意识;通过挖掘和扩充货币知识中数学与文化、数学与学生、数学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互动,帮助学生自然地建立对数学文化的理解、建构基本的数学知识、形成相关的精神品质与数学素养。 教材以“爱心义卖”活动为载体,经历“问题提出—方案规划—实践探究—交流反思”的学习过程。以“参加义卖活动需要做哪些准备 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 为主问题,把人民币知识的学习放到一个真实情境中,在真实需求的驱动下,引导学生从数学的 角度经历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在人民币的实际运用中体会货币单位的换算方法,加深对加减运算算理的理解,形成初步的量感。同时,帮助学生积累使用货币的经验,感受货币的作用和商品与货币的关系,形成对货币多少的量感和初步的金融素养。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及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掌握元、角、分之间的关系,知道1元=10角,1角=10分,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形成对货币的量感。 2.会在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合理使用人民币,积极投入爱心义卖活动;在活动中,会挑选有价值的物品进行义卖,对其合理定价,并能进行简单的人民币加减计算,感悟物品与货币的关系,形成初步的金融素养。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反思并述说购物的过程,积累使用货币的经验,知道爱护人民币,体验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形成乐于助人、尊老爱老的品质。 4.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查阅资料,了解中国货币的历史知识,感悟货币的价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能结合生活经验,给不同的商品确定合理的价格,合理使用人民币. 2.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记录、反思并诉说筹备及购物的过程,积累活动经验。 教学难点:在换钱、付钱和找钱等操作过程中,能合理使用人民币。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制定活动计划。 活动一:提出问题、规划方案。 呈现情境图 1.提出问题:学校要举办爱心义卖活动,用善款购买一些文体用品送给敬老院,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1:什么时间开始义卖? 预设2:义卖什么物品?每个多少钱? 预设3:买什么物品送给老人比较合适? 预设4:怎样付钱?没有手机,不能扫码,我们得用人民币,可我还不完全认识人民币。 预设5:我知道古代用漂亮的贝壳,后来用银子来买东西,和现在的钱不一样。 …… 2.大家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可以把问题分为义卖前做什么准备,义卖时有什么注意事项,义卖后买什么东西送给老人,怎样了解货币知识,这几部分我们一个一个解决。 活动要求:(1)4人一组,先梳理问题,看看我们一共要解决几个问题。 (2)想一想先解决什么,再解决什么问题? (3)记录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