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33853

第一章 第三节 速度(课件 学案 练习,共6份)粤教版(2019)必修 第一册

日期:2025-05-24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2次 大小:1633007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一章,6份,必修,2019,教版,练习
    第三节 速度 第1课时 速度 平均速度 瞬时速度 [学习目标] 1.掌握速度的物理意义及定义,理解其矢量性(重点)。2.知道平均速度、瞬时速度、速率和平均速率的含义,并会进行有关计算(重难点)。 一、认识速度 阅读下面的表格,完成相关问题。 初始位置 (m) 经过时间 (s) 末位置 (m) 位移 A 0 20 100 B 0 10 100 C 0 10 400 (1)将位移分别填入表中; (2)分别比较A和B、B和C、A和C运动得快慢。 _____ _____ 1.物理意义:反映物体运动    和方向的物理量。 2.定义:   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    之比。 3.定义式:v=    。 4.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是    或    。常用单位:千米每时(    或    )、厘米每秒(cm/s或cm·s-1)等。1 m/s=     km/h。 5.矢量性: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   (填“标量”或“矢量”),方向与时间t内的位移s的方向相同。 某同学根据v=得出“v与位移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的结论,正确吗?为什么?你还学过哪些物理量是用比值法定义的? _____ _____ 1.比值定义法:用两个基本的物理量的“比”来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的方法。如速度、压强、密度等。 2.比值定义法的特点:比值定义法定义的物理量往往不随定义所用的物理量的大小、有无而改变。 例1 (多选)(2024·珠海市检测)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做匀速运动,取向右为正方向,甲的速度为2 m/s,乙的速度为-4 m/s,则可知(  ) A.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 B.因为+2>-4,所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C.这里正、负号的物理意义是表示质点的运动方向 D.若甲、乙两质点同时由同一点出发,则10 s后甲、乙相距60 m 二、平均速度 1.平均速度 (1)物理意义:描述某一段    内或某一段    上物体运动的      程度。 (2)公式=    ,即    (填“路程”或“位移”)与相应    之比。 (3)矢量性:平均速度是    (填“标量”或“矢量”)。方向与    的方向相同。 2.平均速率 (1)定义:    与相应时间之比。 (2)定义式:'=。 (3)标量,无方向。 1.如图所示,A、B两地直线距离为20 km,小明乘坐一辆汽车沿公路(图中曲线)从A地出发,经20分钟到达B点。里程表上显示行程为30 km,汽车20分钟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大?平均速率是多大?平均速率是否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 _____ _____ 2.甲、乙、丙三个可视为质点的物体同时从点A出发,沿不同的路径运动同时到达点B,如图所示,三个物体在这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是否相同? _____ _____ 例2———五米三向折返跑”的成绩反映了人体的灵敏素质,测试时,受试者听到口令起跑,测试员同时开始计时,如图所示,受试者从起点A全力跑向距A点5 m处的B点用手触摸折返线处后返回A点,然后依次到C点、A点、D点,最终返回A点,所用时间即为“五米三向折返跑”的成绩。现测得某受试者成绩为7.50 s,该受试者在测试全过程中的平均速率、平均速度的大小分别为(  ) A.0,0 B.4 m/s,0 C.2 m/s,0 D.30 m/s,3 m/s 例3 一质点做变速直线运动。 (1)若前内的平均速度为6 m/s,后内的平均速度为9 m/s,且质点运动方向不变,求这段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大小和平均速率; (2)若质点前内以6 m/s的平均速度向x轴正方向运动,后内以9 m/s的平均速度向x轴负方向运动。求这段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大小和平均速率。 _____ _____ 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的区别和联系 (1)区别:①平均速度=,即v=; 平均速率=,即v'=; ②运动的物体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能为零,但平均速率一定不为零。 (2)联系:只有在单向直线运动中,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大小才等于平均速率。 三、瞬时速度 如图甲所示,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运动,点O、A、A1是其运动轨迹上的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