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34158

第二章 第一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粤教版(2019)必修 第一册

日期:2025-10-05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1次 大小:1055589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二章,必修,2019,教版,3份,学案
    第一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学习目标] 1.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2.进一步练习使用数字计时器测瞬时速度,会利用v-t图像处理实验数据,并由图像判断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特点(重点)。3.会利用频闪照相机判断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特点。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特点 1.实验原理 利用数字计时器计算瞬时速度:     与经过光电门的    的比值是小球经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用该    表示小球经过光电门的瞬时速度。 2.实验器材 数字计时器、    电源、倾斜直槽、小球(直径为0.02 m)、坐标纸等。 3.实验步骤 (1)如图所示,倾斜直槽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把光电门B、C固定在倾斜直槽上。 (2)闭合电源开关,让小球从紧靠竖直支架A的位置由静止释放,把数字计时器分别采集的小球经过B、C两个光电门的时间记录到下表中。 (3)从   (填“同一”或“任意”)位置再次由静止释放小球,把数字计时器测量的小球经过两个光电门之间的时间记录到下表中。 (4)断开电源开关,改变光电门C的位置,重复上述操作过程,将五次测量获得的实验数据填入下表中。 小球经过两个光电门实验数据表 小球直径D=0.02 m 项目 实验次数 1 2 3 4 5 小球经过光电门B的遮光时间t1/s 小球经过光电门B的瞬时速度v1/(m·s-1) 小球经过光电门C的遮光时间t2/s 小球经过光电门C的瞬时速度v2/(m·s-1) 小球经过两个光电门之间的位移s/m 小球经过两个光电门之间的时间t/s 4.数据处理 (1)计算小球经过光电门B、C的瞬时速度。小球经过光电门的瞬时速度用平均速度来代替,即v1=     ,v2=     。 (2)作出小球运动的v-t图像 在坐标纸上建立直角坐标系,以小球经过        的时间t为横轴,小球经过光电门的速度v为纵轴,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如图坐标系中描点作出小球运动的v-t图像。 5.实验结论:各点在v-t图像中可大致拟合成一条    ,这说明小球在倾斜直槽内运动时,速度随时间   地变化,即在相等时间内速度的变化   ,   不变。 1.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    的变速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特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相等时间内的  相等,    恒定。 例1 为了研究气垫导轨上滑块的速度特点,在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5 mm的遮光条,如图所示。(计算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计时器记录了遮光条通过光电门1的时间为Δt1=0.050 s,通过光电门2的时间为Δt2=0.025 s,遮光条从挡住光电门1到挡住光电门2之间的时间为Δt3=1.0 s。 (2)改变光电门2的位置,让滑块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分别记录了遮光条通过光电门2的时间Δt2'=0.020 s,遮光条从挡住光电门1到挡住光电门2之间的时间Δt3'=1.5 s。 (3)重复第(2)步,记录了遮光条通过光电门2的时间Δt2″=0.010 s,遮光条从挡住光电门1到挡住光电门2之间的时间Δt3″=4.0 s。 (4)滑块通过光电门1的速度为     m/s,滑块三次通过光电门2的速度分别为     m/s、    m/s、   m/s。 (5)三次实验中,滑块的加速度分别为   m/s2、    m/s2、    m/s2,说明滑块的速度随时间          。 例2 在“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特点”的实验中,一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如图甲所示。在其上取了A、B、C、D、E五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 Hz。 (1)由纸带上的数据计算小车通过B、C、D点时的速度分别为vB=    m/s,vC=   m/s,vD=    m/s。(计算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在如图乙所示坐标系中作出小车运动的v-t图像(从打出A点时开始计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