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nit7 What's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the world Section B (2a-2e)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话题是“Facts about the world(世界知识)”,功能是“Talk about geography and nature(谈论地理与自然)”。本单元从 Section A 部分通过对自然和文化的比较过渡到 Section B 动物保护话题,要求学生能了解说明文的基本特征,通过罗列事实及数据,初步学习说明文的写作让学生在掌握目标语言的同时了解一些中国及世界地理知识,并通过对一些濒危动物的了解,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本课时 Unit7 Section B (2a-2e)是在 Section A 的基础上,通过对自然和文化的比较过渡到了动物这一话题。本部分听力呈现了大象、熊猫的相关对比,为阅读做了很好的铺垫。2a--2e 是一个阅读板块,阅读材料是关于大熊猫的一篇报道,具有说明文的一些征。2a 的读前活动提供了一些词汇,让学生自己组织语言说一说大熊猫,为 2b 的阅读活动做好了话题准备。2b 要求学生阅读文章,运用寻读法(scanning),快速查找每个数字所表达的意义。2c 的读后活动让学生再次运用寻读策略,根据问题所要求的信息点快速定位并找出问题的答案。2d 是通过对文本细节信息的理解并运用文中的语言将相关句子补充完整。2e 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要求学生想出更多方法帮助拯救大熊猫,启发学生思考。 语篇研读 What: 介绍了大熊猫在熊猫基地的生活、大熊猫数量稀少的原因以及人们为保护大熊猫做出的努力。 Why: 让学生了解大熊猫的现状、知道如何保护大熊猫,树立保护濒危动物的观念。 How: 本文具有比较明显的说明文特征。首先,它说明的中心非常突出(大熊猫);其次,全文以阐述事实为主,具有很强的知识性。按照内容,文章可分为三部分(P1-P2, P3, P4),每一部分的中心思想都很明确,学生易于把握。这篇文章采用一般现在时描述事实,语言平实,对事实的描述都使用了相对确切的语言,如 At 9:00 a.m. ..., there are now fewer than 2,000 pandas living in the forests, Adult pandas spend more than 12 hours a day eating about 10 kilos of bamboo, etc, 这也符合说明文的特征。 学情分析 文本话题是保护熊猫,任教学生为八年级学生,他们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且对动物比较感兴趣,更能专注于阅读了解更多关于熊猫的知识,因此对文本内容理解基本没有问题。 1.知识储备分析:通过本单元 A 部分形容词及副词的比较级与最高级的学习,B 部分 1a-1d 的听力练习 baby pandas 的相关信息,大部分的学生应该可以使用简单的句型对 panda 进行简单的外貌描述,这就为阅读做好了铺垫。 2.话题储备分析:学生在生物课中已经学过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于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以及保护策略推荐话题并不陌生。初一年级,七年级下册Unit5 SectionB-2b 短文的学习中也涉及到了 Thailand 大象保护的话题。因此对于动物保护的话题学生比较熟悉,比较容易引起共鸣。 3.已有学习策略的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技能,但缺少对说明文特点和结构的关注,缺少对文章特点的主动分析、概括和提炼,缺少对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和整合的能力,以及迁移写作的有方法。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 1. 掌握本课时重点词汇和句型:bamboo,endangered,research,keeper,awake,excitement,illness,remaining,wild,government,oil,protection,walk into, fall over 等,并运用所学熟练描述动物。 2. 通过运用 skimming、scanning 等阅读技巧,在文章中快速定位并找到有关熊猫的具体信息,梳理关于熊猫的事实信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熊猫的特点、习惯、面临濒危的原因以及应对熊猫进行怎样的保护。 3. 通过阅读了解大熊猫的生存状态;引起同学们对更多濒危动物的关注,唤起学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