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年级化学下综合测试卷(1~9单元) (时间:60分钟 范围:第1~9单元) 班级 姓名 得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Fe-56 Cu-64 一、选择题(共14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共42分) 1.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下列成就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湿法炼铜 B.烧制陶瓷 C.海水晒盐 D.粮食酿酒 2.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将铝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银白色固体表面有紫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 B.高温条件下木炭还原氧化铜:黑色固体逐渐变成光亮的紫红色的铜 C.高锰酸钾加入到汽油中后:溶解,形成紫红色溶液 D.一氧化碳高温时还原氧化铁:红棕色固体逐渐变成银白色。 3.学习化学的目的是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下列说法中你认为错误的是( ) A.搅拌能加快蔗糖在水中的溶解,其原因是增大了蔗糖的溶解度 B.油库、面粉厂、纺织厂、煤矿矿井内都要严禁烟火 C.去除油污时洗涤剂起到的是乳化作用 D.敞口放置的酒精没有燃烧的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酒精的着火点 4.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 ) A.反应Ⅰ前后原子数目不变 B.反应中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 C.反应Ⅱ丙中N的化合价-3价 D.想要得到更多H2,应减少反应Ⅱ的发生 5.生活中常用湿润的PdCl2试纸来检测CO对环境的污染情况。已知CO与PdCl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PdCl2 +X==2HCl+Pd↓+CO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为 H2O B.从生成物的角度分析,金属Pd应位于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氢之后 C.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 D.列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CO、NO2、S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6.实验室制取一氧化碳发生的化学反应是:HCOOH(甲酸)热的浓硫酸 H2O+CO↑。用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一氧化碳并还原氧化铜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过程中a处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 B.浓硫酸在制取一氧化碳的反应中起催化作用 C.大气球的作用是收集一氧化碳,防止其污染空气 D.该实验所涉及到的反应类型有分解反应和置换反应 7. 为验证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小东设计了如下所示的两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通过实验①、②能够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B.实验②中发生的反应是:2Ag+CuSO4==Ag2SO4+Cu C.实验①中溶液质量逐渐增大 D.实验①中溶液颜色由蓝色变为黄色 8.室温下,将盛有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的小烧杯放在盛水的大烧杯中(如图所示),欲使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向大烧杯中加入的固体物质是( ) A.硝酸钾 B.氯化钠 C.硝酸铵 D.氢氧化钠 9.如图所示,小试管中盛放着固体乙,滴管中有液体甲,广口瓶中有少量饱和的澄清石灰水(试管底部浸没在澄清石灰水中)。当把甲滴加到乙中,过一会儿可看到石灰水变浑浊,右侧气球胀大。根据以上现象请你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一定分别是稀盐酸和碳酸钙 B.甲、乙有可能分别是水和氢氧化钠 C.石灰水变浑浊,一定是发生了化学变化 D.当把甲滴加到乙中广口瓶内的气压降低 10.将某温度下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逐渐冷却至室温,下列有量随时间变化趋势的图象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11.一定温度下,向图I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如图Ⅱ所示,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 A.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B.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 C.溶质的质量增加 D.溶质的溶解度变大 12.传统“陈醋”生产过程中有一步称为“冬捞夏晒”,是指冬天捞出醋中的冰,夏日爆晒蒸发醋中的水分,以提高醋的品质.假设用醋酸的质量分数为2%的半成醋,生产500g 4%的优质醋,过程中醋酸没有损失,捞出的冰和蒸发的水的总质量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