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三单元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 第七课 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道德与法治统编版(2024)七年级下册 (1)视频中的“你”指的是什么? (2)它又是如何影响着我们? 新课导入 学校开展“品优秀传统文化,悟中华人文精神”的活动,同学们对此开展热烈讨论。 探究新知 我很喜欢“君子和而不同”这句话,它告诉我们要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和谐共处。 处事方法 我读过许多古代神话传说,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夸父追日等,它们都蕴含着勇于追求梦想的执着精神。 教化思想 我喜欢古典名曲《高山流水》,从曲子中听出山之雄浑、水之浩瀚,感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千古美谈。 美学追求 生活理念 我非常欣赏《论语》中描写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精神。 结合以上同学的讨论,谈谈中华人文精神对你的启发。 中华人文精神的作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人文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对现实生活意义的探索和道德情操的涵养。 知识小课堂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君子能与他人和谐相处,且保持独立见解,尊重差异;小人表面迎合求一致,内心却不和谐,容易因为利益产生矛盾。 新知探究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 案例剖析 七年级2班在筹备文艺汇演节目时产生了分歧,文艺委员力推街舞,认为其活力满满,能展现青春风采,吸引观众目光;学习委员则主张诗朗诵,觉得能体现班级文化底蕴,锻炼文学素养,两人各不相让,班级气氛一度紧张。 新知探究 面对节目分歧,如果你是班长,你会采取什么方案? 新知探究 观点细分析 文艺委员 学习委员 共同点:班级文艺汇演精彩呈现,为班级赢得荣誉,即“求同”。 存异:文艺汇演表演形式的不同。 求同存异就是在面对差异时,先找到彼此目标、理念等方面的共同之处,同时尊重并保留不同的观点、方式等。和而不同倡导和谐相处,协调不同意见,但不盲目苟同。 新知探究 方案巧破局 文艺委员 学习委员 可以将街舞和诗朗诵巧妙相结合创新表演形式,既体现了活力,又彰显了班级文化底蕴。 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作用是什么? 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有助于解决人际矛盾,为化解当代社会冲突提供重要启示。 (1)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求同存异,就是既找出共同点,找到最大公约数,又保留不同点,尊重不同意见。求同能让人们更亲近、友善,存异让人们彼此尊重、包容。和而不同,就是倡导和谐相处,协调不同意见,但不盲从苟同。 知识小课堂 中华人文精神的具体体现 新知探究 典故赏析 清朝康熙年间,桐城人张英的家人与邻居吴家因宅基问题争执不下。张英得知后,只写了一首诗:“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阅罢,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也深感惭愧,同样让出三尺房基地,“六尺巷”由此得名。 六尺巷的典故给你什么样的启示? 小小巷道承载着“以和为贵”、礼让的做人做事道理,能教育人、感化人。 新知探究 请你分享 你还能从哪些文化形式中汲取智慧? 古诗词 绘 画 建 筑 文学作品 (教师利用平板投屏功能分享学生所查找的资料)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对于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升精神境界具有重要意义。 (2)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各种各样的文化表现形式都承载着做人做事的道理,可以教育人、感化人,成就理想人格。 知识小课堂 中华人文精神的具体体现 欣赏舞蹈,找出其中最打动你的地方? 新知探究 观察三幅图,思考它们有何关联性? 新知探究 美学溯源 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气质。 《只此青绿》片段 《千里江山图》 庐山 你还知道哪些艺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