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大道之行也 《礼记 · 礼运》 什么是“理想的社会” 孔子的天下归仁、四海之内皆兄弟 孟子的政治清明、君民同乐、百姓“亲睦” 荀子的上下协调、群居和一、四海之内若一家 新课导入 1.理清文章结构,理解“教学相长”的含义。 2.了解《学记》中“学”的重要性,培养 正确的学习态度。 教学目标 文学常识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亦称《小戴礼》 或《小戴礼记》,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是 孔子以后战国至秦汉之 四 书:《论语》《大学》《孟子》《中庸》 五 经: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简称:诗、书、礼、易、春秋) 文学常识 jǔ 选贤与能 矜 货恶其弃于地也 wei 不必为己 wéi 天下为公 mù 讲信修睦 男有分 一读正字音 字词积累 通假字 选贤与能 与,同“举”,推荐。 矜寡孤独 矜,同“鳏”,老而无妻。 词类活用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亲:以……为亲;子:以……为子。 二读明节奏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 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 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 /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 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三读通文意 大道之行也, 政权(也可以把社会财富包括进来)属于 社会的全体成员,而不属于任何个人。 选贤 与能, 讲信修睦。 天下为公, 因此 动词,以……为亲 动词,以……为子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抛弃 也憎恶在共同劳动中自身不肯出力 气的行为,不要总为私利而劳动。 同“ 久m” (人们)憎恨这种把财货 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是 要自己私藏; 憎恶 抚养 幼有所长,矜、 职分,职守 归宿 女有归。货恶其弃于 地 也 ,不必藏于 己 ;力恶其不出于 皆有所养,男有分, 私藏 力气 因此图谋,算计 造反害人的事 兴起 从外面关合拢的门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 这 是 而不闭。是谓大同。 合作探究 四读明内容 1.总领全文的语句是什么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本文是从哪几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 特征的 3. 作者描绘的“大同”社会的景象是什么 “大同”社会的特征 天下为公 1.人人都受到社会的关爱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Eem n 天下无恶 4.什么是“大道”,什么是“大同” 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 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5.“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 有无相似点 有。 “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 来的,是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 五读出感悟 如何评价儒家所描绘的"大同"社会 (1)在当时看来:不满现实,向往美好。 (2)在现在来说:激励人们,仍有意义。 (3)能否实现 天下为公,选贤 概括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 与能,讲信修睦 满足生存需要 满足发展需要 满足精神愉悦的需要 详述大同社会 的基本特征 课堂小结 总结全文,折射现实 大道之行也 自测巩固 一、词语理解,句子翻译 1.解释文中加点字词,并翻译全文。 大道之行(施行)也,天下为公(公共的 )。选贤(品德高尚 与 向"举" )能( 才干出众 ),讲信(诚信 )修(培养 )睦 )。故(所以)人不独亲(以……为亲 )其亲( 父母 ), 不独子(以……为子 )其子( 子 女),使老有所终(善终 ),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矜( 同“鳏”老而无妻寡( 老而无夫 孤( 幼而无父)、独( 老而无子)、废疾( 有残废而不能做事 ) 者(……的人 )皆有所养,男有分( 职分,职守),女有归 货恶( 憎恨)其弃(扔 )于地也,不必藏(私藏 )于己;力恶 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