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化学(九年级) 化学练习卷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u-64 Ag-108 Cl-35.5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漆器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及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下列制作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刀割漆树 B. 盛装漆汁 C. 漆汁氧化 D. 雕刻花纹 2. 下列是某实验小组配制一定浓度的碳酸钠溶液并用pH试纸检验其酸碱度的部分操作,其 中正确的是 A. 称量固体 B. 量取水 C. 溶解碳酸钠 D. 测定碳酸钠溶液的pH 3. 化学与生活、健康、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是 A. 谷物和肉类不能为人体提供维生素 B. 微量元素碘可以预防甲状腺肿大,补充越多越好 C. 废弃塑料深埋处理,美化生活环境 D. 制造燃油汽车和电动汽车都使用了金属材料和高分子材料 4. 在光合作用中,氯作为锰的辅助因子参与水的光解反应,并对气孔的开张和关闭有调节作用。氯元素和锰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氯原子核内有17个质子 B. 氯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C. 一个锰原子的质量比一个氯原子的质量小 D. 植物光合作用参与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和氧循环 香云纱是世界纺织品中唯一用纯植物染料染色的真丝绸面料,具有独特的制作工艺和特点。主要过程有:绸缎准备、薯莨液制备(薯莨是一种多年生藤本植物)、浸莨水、煮绸、过泥、晾晒、摊雾等。完成下面小题。 5. 薯莨液的主要化学成分是儿茶素(化学式为,相对分子质量为290)。下列有关儿茶素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化学式中 B. 由15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 C. 完全燃烧只生成和 D. 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6. 下列对制作香云纱的过程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过程 解释 A “过泥”过程,河泥中铁离子会与儿茶素分子发生反应 分子种类发生变化 B “晾晒”过程,水分蒸发 水分子间隔变大 C “摊雾”过程,选择傍晚时温度较低,保持丝绸湿软度 温度较低时,水分子停止运动 D “煮绸”过程,水沸腾使房间空气湿度变大 房间空气中水分子数目增多 A. A B. B C. C D. D 7. 乙烯是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的基本化工原料。工业上可用乙烷和二氧化碳反应制备乙烯(C2H4),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相同的小球表示同种原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乙烷化学式可表示为CH8 B. 参加反应的乙烷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1:1 C.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发生改变 D. 该反应有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 8.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下列劳动项目所涉及的化学知识错误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用明矾处理天然水 明矾主要起杀菌、消毒作用 B 二氧化碳用于生产碳酸饮料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和水反应 C 在厨灶上方安装天然气报警器 天然气易燃且密度小于空气 D 炒完菜及时洗净并擦干铁锅 防止铁锅生锈 A. A B. B C. C D. D 9. 《本草纲目》记载:“阳燧,火镜也。以铜铸成,其面凹,摩热向日,以艾承之,则得火”,其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艾绒是可燃物 B. 充足的氧气是燃烧的必要条件 C. 阳燧的作用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 该过程中涉及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 10. 分析和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金刚石和石墨都由碳元素组成,因此同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单质 B. 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要做灯火实验,所以检修沼气前也要做灯火实验 C. 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因此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 原子失去电子形成带正电的阳离子,所以带正电的微观粒子是阳离子 11.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 A. 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 B. 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产生氧气 C. 用一定量的双氧水制取氧气 D. 向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插入铜 12. 海水晒盐提取食盐晶体后留下母液叫苦卤,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