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澄江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化学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 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细小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PM2.5表面积大,能吸附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 B. PM2.5在空气中形成的分散系为胶体 C. 实施绿化工程,可以有效地防治PM2.5污染 D. 烟、雾属于胶体 2.1 mol SO2和1 mol SO3具有相同的( ) ①分子数 ②原子数 ③硫原子数 ④氧原子数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3.两份体积相同的某植物营养液,其配方分别如下: 下列对这两份营养液成分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K+的物质的量相同 B. Cl-的物质的量相同 C. 完全相同 D. SO的物质的量不同 4.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加热可除去NaHCO3固体中少量的Na2CO3 B. 用澄清石灰水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 C. 用NaOH溶液鉴别BaCl2溶液和MgCl2溶液 D. 焰色试验时,金属丝用硫酸清洗并在外焰上灼烧至没有颜色,再蘸取其他样品灼烧 5.如图所示:若关闭止水夹Ⅰ,打开止水夹Ⅱ,让潮湿的氯气经过甲瓶后,通入乙瓶,布条不褪色;若关闭止水夹Ⅱ,打开止水夹Ⅰ,再通入这种气体,布条褪色。甲瓶中所盛的试剂不可能是( ) A. 浓硫酸 B. 氯化钠溶液 C. 氢氧化钡溶液 D. 氢氧化钠溶液 6.向Na2CO3溶液中依次加入甲、乙、丙三种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则甲、乙、丙中的溶质可能是( ) BaCl2、H2SO4、MgCl2 B. CaCl2、HNO3、AgNO3 C. CaCl2、HNO3、NaCl D. BaCl2、H2SO4、Na2SO4 7.某混合物由Na2O2、Na2CO3、NaHCO3、NaCl中的几种组成,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有气体放出,将气体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气体体积减小;将上述混合物在空气中加热,有气体放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混合物中一定不含Na2CO3、NaCl B. 混合物中一定含有Na2O2、NaHCO3 C. 无法确定混合物中是否含有NaHCO3 D. 混合物中一定不含Na2O2、NaCl 8.在的FeCl3溶液中加入16.0 g铜和铁的混合物,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1.2g(反应前后体积变化忽略不计,不考虑空气等影响)。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FeCl3溶液中的Fe3+已全部反应 B. 还原剂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5 mol C. 原混合物中含有铜8.4 g D. 反应后溶液中Fe2+的浓度是 9.在2H2S+SO2===2H2O+3S↓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分子个数比为( ) A. 2∶1 B. 1∶2 C. 1∶1 D. 16∶17 10.某NaOH样品中含有少量Na2CO3、NaHCO3和H2O,经分析测定,其中含NaOH 83.4%(质量分数,下同),NaHCO3 8.8%,Na2CO3 6.4%,H2O 1.4%。将此样品若干克投入49 g 21%的稀硫酸中,待反应完全后,需加入20 g 9.0%的NaOH溶液方能恰好中和。则蒸发中和后的溶液可得固体质量接近( ) A. 25 g B. 20 g C. 15 g D. 10 g 11.已知32 g X和40 g Y恰好完全反应,生成m g Q和9 g H,在相同条件下,16 g X和30 g Y混合反应生成0.25 mol Q及若干摩尔H,则物质Q的摩尔质量应是( ) A. 163 g·mol-1 B. 126 g·mol-1 C. 122 g·mol-1 D. 63 g·mol-1 12.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的相关内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温度相同,体积相同的O2和N2分子数不一定相同 B. 常温常压下,SO2与CO2的密度之比等于16∶11 C. 温度和容积相同的两容器中,分别盛有5 mol O2和2 mol N2,则压强之比等于5∶2 D. 标准状况下,SO3与O2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 13.18.4 g由NaOH和NaHCO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