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41264

浙江省绍兴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三模地理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04-20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2次 大小:81302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浙江省,绍兴市,2024-2025,年高,三下,学期
  • cover
浙江省选考科目考试绍兴市适应性试卷(2025年4月) 地理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位置上。 3.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汤加群岛是位于南太平洋西南部的火山岛,由173个大小不等的岛屿组成。下图为汤加群岛周边区域示意图。完成1~2题。 1.甲处海底宏观地形是 A.海沟 B.海岭 C.大洋盆地 D.大洋裂谷 2.汤加群岛的形成过程为 A.板块挤压碰撞—海底火山喷发—岩浆冷凝堆积 B.板块挤压碰撞—岩浆冷凝堆积—海底地壳抬升 C.板块张裂碰撞—海底火山喷发—岩浆冷凝堆积 D.板块张裂碰撞—岩浆冷凝堆积—海底地壳抬升 2024年,沪渝蓉高铁合肥至武汉段开工,首次大规模应用40米简支箱梁智能建造技术穿越大别山生态屏障,桥隧比达89%。该项目完工将串联合肥科学城与武汉光谷,使该地区成为长江中下游的“科创走廊”。完成3~4题。 3.该段高铁桥隧比高的积极影响有 ① 保护沿线生物多样性 ② 降低铁路的建设成本 ③ 应用智能的建造技术 ④ 减轻地质灾害的危害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4.“科创走廊”形成的关键基础是 A.共享大型科研仪器设备 B.高铁提升人才流动速率 C.统一区域财税优惠政策 D.承接东部产业梯度转移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岩层经历了从晚古生代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到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地质时期的变迁,其中包含了三次明显的岩浆活动。完成5~6题。 5.发生在第一次与第二次岩浆活动之间的事件是 ① 哺乳动物快速发展 ② 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 ③ 蕨类植物大量繁生 ④ 欧亚大陆的雏形基本形成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6.图中未知岩层1和2可能是 A.白垩纪石灰岩 泥盆纪砂页岩 B.侏罗纪片麻岩 石炭纪粉砂岩 C.三叠纪石灰岩 三叠纪砂砾岩 D.二叠纪石英岩 侏罗纪大理岩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甲、乙、丙、丁四地均位于南回归线附近。完成7~8题。 7.四地气候类型相同的是 A.甲和丙 B.乙和丙 C. 乙和丁 D. 甲和丁 8.当乙地正值雨季时,最可能出现的是 A.红海进入阿拉伯海顺风顺水 B.美国五大湖地区玉米收获正忙 C.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副高控制 D.澳大利亚西北部受西北风影响 牦牛山-磨盘山地处四川省西南部,其土壤与植被分布均存在明显垂直方向上的分异。下图为牦牛山-磨盘山东坡土壤、植被分布示意图。完成9~11题。 9.甲所对应的植被类型为 A.热带雨林 B.高山荒漠 C.针叶林 D.硬叶林 10.下列关于四种土壤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黑土—结构良好,易于耕作 B.红壤—土层深厚,腐殖质多 C.棕壤—质地黏重,肥力较低 D.黄棕壤—有机质少,成熟度低 11.山麓到山顶土壤类型变化的直接影响因素是 A.海拔高度 成土母质 B.海拔高度 人类活动 C.水热条件 成土母质 D.水热条件 人类活动 2010年我国某超大城市有常住人口1512万,2020年达2094万。据专家预测,到2035年该市常住人口不会超过2300万。下表示意2010-2020年该市三个圈层常住人口比重(%)的变化统计。完成12~14题。 第12~14题表 第一圈层 第二圈层 第三圈层 2010年 35.03% 30.42% 34.55% 2020年 33.29% 40.35% 26.36% 注:表中的第一圈层为该市主城区,第二圈层为近郊,第三圈层为远郊。 12.2010-2020年三个圈层常住人口比重的空间变化反映出该城市 A.主城区人口密度下降 B.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C.近郊区得到快速发展 D.人口分布呈单核聚集 13.影响2020-2035年该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