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41799

3.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件(共61张PPT)

日期:2025-04-20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2次 大小:1402996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课件,61张,PPT
  • cover
(课件网)   茫茫荒漠夜孤单,细语胡杨度万年 1.胡杨死亡后,为什么很长时间都没有腐烂? 问题探讨 2有研究表明,长有胡杨的荒漠土壤一般比草原的贫瘠,这是为什么? . 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请结合以下问题,绘制一幅“碳先生”旅行的图片。结合图片思考:生物体和大气中的碳含量都长期处于稳定的状态,这是怎样维持的呢? 思考 讨论 1.碳在非生物环境和生物体 内分别以什么形式存在?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 煤、石油 生物群落中的有机物 请结合以下问题,绘制一幅“碳先生”旅行的图片。结合图片思考:生物体和大气中的碳含量都长期处于稳定的状态,这是怎样维持的呢? 思考 讨论 1.碳在非生物环境和生物体内分别以什么形式存在? 2.碳是如何进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 (以什么形式、通过哪种生命活动、 形成哪些产物等)? 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 大气中的CO2库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煤 石油 分解者 溶解 摄食 碳循环 碳循环 1.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 2.碳在生物群落内传递的途径: 食物链 3.碳返回非生物环境的途径: ②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①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 ③化石燃料的燃烧 形式: 含碳有机物 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 碳循环 4.碳循环的形式: 二氧化碳 3、如何看待人类活动对碳循环的影响? 粮食 饲料 肉食 木材 薪材 化工产品 能源 …… A.人类社会需求 碳循环 思考 讨论 B.国家环保行动 签署气候协议 提高质量标准 垃圾分类回收 号召节约粮食 退耕还林工程 天然林保护工程 沙漠治理行动 城市绿化 碳循环 3、如何看待人类活动对碳循环的影响? 思考 讨论 B.国家环保行动 无废弃物农业 实施秸秆还田 推广高产作物 发展清洁能源 加大科研投入 碳循环 3、如何看待人类活动对碳循环的影响? 思考 讨论 戒奢侈、捐旧衣 点适量、不浪费 重隔热、简装修 乘公交、少开车 关水电、节约纸 C.个人低碳生活 碳循环 3、如何看待人类活动对碳循环的影响? 思考 讨论 氮循环 1.物质循环的概念 组成生物体的碳、氢、氧、氮、磷、硫等元素,都在不断进行着从非生物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非生物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因此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物质循环的特点及应用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_____: 物质循环的范围为生物圈; (2)_____: 对改进农业生产方式有多方面的启示, 例如可以采用种养结合的模式。 全球性 循环往复运动 判断参与碳循环的四种成分 大气中的CO2库 生产者 分解者 消费者 大气中的CO2库(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 初消 次消 三级消 分解者 1.如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生物圈通过碳循环实现碳元素的自给自足 B、A是消费者,C是生产者,碳在各成分间以CO2的形式传递 C、对E过度开发利用会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D、碳循环过程需要能量驱动,同时又是能量的载体 B 大气中的CO2库 生产者 分解者 消费者 化石燃料的燃烧 对应训练 2.如图为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模式图,图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d过程代表光合作用,b过程代表呼吸作用 甲所示的营养级在食物链中占有的碳元素最多 C.碳元素在甲、乙、丙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D.碳元素可在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反复利用 A 对应训练 资料1:铅对人体血液、血管、肾脏、生殖腺和神经系统等均有毒害作用。在儿童中,铅中毒症状尤为明显。 自2013年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号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