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运水比赛》教案 【核心概念】 技术、工程与社会 工程设计与物化 【学习内容与要求】 12.1技术与工程创造了人造物,技术的核心是发明,工程的核心是建造。 ②学会使用锤子、安全剪刀、放大镜等简单工具; 12.3科学、技术、工程相互影响与促进 ④初步体验利用工具可以更好地进行观察与测量。 学业要求: 学会使用锤子、安全剪刀、放大镜等简单工具,能应用身边常见材料和简单工具制作简单的作品;能借助工具进行科学观察并进行交流。 具有动手操作的兴趣。 13.2工程的关键是设计 ②学会使用简单的草图,说出自己的思路。 13.3工程是设计方案物化的结果 ③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对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进行 简单的加工处理。 学业要求: 能利用具体形象思维进行设计,并用简单草图说出设计思路。 具有实物制作的兴趣,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想法。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年级下册《水》单元的第2课“运水比赛”。本课通过利用上节课做的小水车,进行小水车运水比赛,思考如何比较运水量的多少,趣味性强,寓教于乐。本课学习活动主要包括五个部分:1.问题与猜想:课程开始先进行小水车运水比赛,赛后提出疑问,水运到不同容器中,怎样比较运水量的多少;2.探究与结论:把小水车运的水倒入相同的饮料瓶中,比比谁的饮料瓶中的水位最高,并讨论;3.反思与评价:说一说自己在比赛中的发现和收获;4.应用与迁移:“怎样只用一个空饮料瓶比较水的多少呢?”,利用测量纸带测量,拓展思路;5.阅读与新知:课外阅读拓展学习《流动的水》,知道水会流动,水没有固定的形状。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科学课,对学习积极性高,对新学科和学习内容充满热情,渴望表现和得到认可。教师要给予充分鼓励与肯定,设置小组合作环节,让学生在互动中提升积极性。在用小水车运水过程中可能会因学生手部精细动作发展不完善,导致水洒出。在实验开始前或者课前,同学们可以多练习几次,提高团队合作能力,提高运水效率。学生在完成运水实验后,还需要比较哪组运的多,由于装水的容器形状不同导致意见分歧,动脑思考解决办法。在活动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目标: 认识到水是一种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的物质。 科学思维目标: 积极参与实验活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思考问题。 能利用材料和工具,通过口述、绘画、画图等 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探究实践目标: 初步分清观点与事实,根据比较运水量问题提出假设,具有提供证据的意识。 能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对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和比较,比较运水量。 知道简单工具的功能和使用方法,能利用身边的材料和简单工具动手完成简单的任务。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学习任务,进行总结反思,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态度责任目标: 科学技术为生活带来的便利,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 能如实记录观察到的信息。 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倾听他人意见,积极参与讨论和分工,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规范地利用小水车进行运水比赛,并学会用不同方法比较运水量。 教学难点:在比较运水量的活动中,感受到水是可以流动的,水没有固定形状。 【教学准备】 教师:实验观察记录表、不同形状的容器、计时器、多个相同的空塑料瓶、杯子、漏斗、量杯、水槽等。 学生:上节课做的小水车、直尺,铅笔,彩笔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问题与猜想 【PPT:1-2】 1.导入:今天我们利用上节课做的小水车,进行小水车运水比赛,比比哪组同学运水多。 运水比赛规则:使用自制小水车运水,3分钟运水最多者获胜。 注意:实验时,要保持实验桌的卫生,养成良好实验习惯。 【PPT:3-6】 2.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