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水的特征》教案 【核心概念】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五)生物体的稳态与调节 【学习内容与要求】 1.2空气与水是重要的物质 ④观察并描述水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 学业要求:能说出空气和水的形态特点。能在好奇心驱使下,对事物外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能仔细观察和比较,如实表达观察到的现象;愿意使用工具辅助观察。 5.5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 ④识别人的眼、耳、鼻、舌、皮肤等器官,列举这些器官的功能与保护方法。 【教材简析】 本课是《水》单元中最后一课《水的特征》,是本单元的总结课。水是我们生活中常见且不可缺少的物质之一。第一课我们做了运水工具———小水车,体验了工程制作的乐趣,了解了自古以来人们对水资源的利用。第二课利用制作的小水车运水,并比较运水量,从这个过程中我们知道了———水是无固定形状的。本课将用我们的感觉器官观察水的特征,更细节地了解水的特征,总结水的特征。本课的学习活动主要包括七部分,1.问题与猜想:提出问题哪瓶是水;2.探究与结论:比较观察酸奶和水的特征,记录水的特征,根据水的特征找出哪瓶装的是水;3.反思与评价:玩“水的特征”纸牌游戏,巩固对水特征的认识;4.应用与迁移:了解自然界中的水;5.阅读与新知:了解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6.单元要点:总结水的特征;7.实践与检测:观察并比较水、香油和红糖水的特征。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对于科学课程兴趣浓厚,好奇心强但动手能力不足,注意保持时间不长。学生在经过前两课的学习已经对水有了一定的了解,认识到水是可以被工具运输的,水会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本课需要学生利用学过的观察方法观察水的主要特征,从不同的几种液体中将水区分出来。在观察水的活动中,需要教师的带领、示范和关注,尤其需要用嘴品尝时,做好安全提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较弱,自我控制力不强,学习习惯、表达能力、倾听习惯等都需要培养。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目标 1.知道水的特征:无色、透明、无味道、无气味、无固定形状等。 2.能简单描述水的特征。 科学思维目标 能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活动,能对比观察水的特征。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口述、表格等表达自己的想法。 探究实践目标 1.通过用眼看、鼻闻等方法比较水与酸奶。在观察活动中,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2.能如实记录观察到的信息。 态度责任目标 1.树立节约水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2.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善于合作,乐于分享。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简单描述水的特征,如:无色、透明、无味道、无气味、无固定形状等。 教学难点:对比观察水的特点并总结描述。 【教学准备】 教师:实验观察记录表、无菌玻璃棒、无菌塑料瓶、纯净水、酸奶、醋、酱油、盐水等。 学生:直尺,铅笔,彩笔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问题与猜想 【PPT:1-4】 导入环节: 师:请同学们来猜谜语,大家一起来读一读:箭射没有洞,刀砍不留痕,煮饭和洗衣,都得请我来。 谜底藏在右边的图片里 没错,就是水! 2.提出问题 这5个瓶子里分别装着水、酸奶、盐水、白醋、酱油,标签没了,哪一瓶装的是水呢? 3.展开猜想 说一说: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辨别? 引导学生提出猜想:根据水的特征,可以将水辨别出来。 学生认真齐读,猜谜语。 学生观察,思考。 预设1:3号瓶肯定不是,水的颜色不是这样的! 预设2:我们可以利用水的特征把水识别出来。 预设3:水是什么颜色?水还有哪些特征? 通过猜谜语,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提出问题,展开思考。 通过观察找到关键信息,锻炼学生观察思考能力。 探究与结论 【PPT:5-15】 1.引导学生如何观察物体:需要观察水的特征,我们先来学一学观察物体的方法。 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