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课标·新中考·复习测试卷6 【核心概念】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物质的变化与化学反应 【内容要求】 1.1 物质具有一定的特性与功能 ①知道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硬度、弹性、磁性、导热性、导电性、溶解性、酸碱性等。 ②知道质量的定义,学会用天平测量质量;理解密度所反映的物质属性,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③知道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力等)能影响物质的性质。 2.1 物质的三态变化 ①理解物质的三态及其变化的特点,并能用图像描述这些特点,如水的沸腾、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知道物态变化伴随着吸热和放热,并能将其应用于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②用物质粒子模型简要解释物质的三态变化,了解建立模型的思想方法。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对于书写纸,下列性质属于其化学性质的是( ) A.白色 B.可燃 C.不溶于水 D.易撕碎 2.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了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 A.用高梁酿造高梁酒 B.干冰用于食品冷藏保鲜 C.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为金刚石 D.一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 3.从2019年5月20日起,用普朗克常数定义质量的单位--千克,以代替工作了100多年的 国际千克原器(如图)。下列有关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体积为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千克 B.实验室可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物体的质量 C.千克原器因生锈而质量减小,故不宜作为标准 D.物体的质量不会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4.下列物态变化属于凝固的是( ) A.湖水结冰 B.雾气消散 C.露珠形成 D.冰雪消融 5.如图所示,容器底部放水,水上面浮有一层沸点比水高的油,如果对容器底部加热,则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开始油蒸发,水不蒸发,然后同时沸腾 B.水先沸腾,油后沸腾,但水和油同时蒸发 C.油蒸发,水不蒸发,直到水全部汽化后,油才沸腾 D.油蒸发,水不蒸发,然后水先沸腾,最后同时沸腾 6.市场上有一种“55℃保温杯”,外层为隔热材料,内层为导热材料,夹层间有“神奇物质”。 开水倒入杯中数分钟后,水温降为55℃且能较长时间保持不变。“神 奇物质”55℃时( ) A.一定处于固态 B.一定处于液态 C.一定处于固、液混合态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7.中央二台“真假实验室”探究,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冰棍贴紧舌头,舌头会被“冻”在冰 棍上,这是因为舌头的水发生了某种物态变化,与其对应的图像是( ) A. B. C. D. 8.如图所示水的三态变化的粒子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状态甲时,其体积和形状不随容器改变而改变 B.状态乙是水蒸气 C.蒸发是由状态丙转变成状态乙的现象 D.由状态乙转变成状态甲时,需要吸收热量 9.如图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它的沸点是80℃ C.它不是晶体,熔化所用的时间大约是36min B.30min时它是液态 D.它在第10min~20min过程中不吸收热量 (第8题图) (第9题图) (第10题图) 10.为使电子器件正常工作,常用热管进行降温.如图所示热管一端为蒸发端,受热时,液 态介质吸收热量迅速挥发,蒸气流向冷凝端;在冷凝端,气态介质释放热量,重新凝结 成液体流回蒸发端.如此循环,热量就由热管一端传至另外一端。在蒸发端和冷凝端介 质所发生的物态变化分别为( ) A.升华和凝华 B.汽化和液化 C.熔化和凝固 D.液化和汽化 11.归纳法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方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但观察和研究无 法穷尽所有事实,因此通过归纳得出的结论常会出错。下列归纳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事实 结论 A 植物由细胞构成;动物由细胞构成 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B 氯化钠能溶于水;氯化镁能溶于水 盐酸盐都能溶于水 C 冰有熔点;钨有熔点 晶体都有熔点 D 水能灭火;液态二氧化碳也能灭火 液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