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42839

2025年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项提升训练 中国古代史 文言素材类(含答案)

日期:2025-04-27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7次 大小:24714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5年,古代史,答案,素材,文言,中国
  • cover
2025年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项提升训练: 中国古代史·文言素材类 一、单选题 1.(2024·河北·一模)如表为唐代史学家杜佑所著《通典》中收集的前人的论述(部分),表中的论述( ) 论述 著作 “礼生于有而废于无”“人富而仁义附焉”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序》 “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民哉” 晁错《论贵粟疏》 “(食货)二者,生民之本”“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 班固《汉书·食货志上》 A.反映了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的关系 B.认为社会教化与发展经济应该并重 C.强调政府应放松对商业活动的管控 D.阐释了经济基础对社会治理的作用 二、材料题 2.(2021·全国·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冯道(882~954),“少纯厚,好学能文”。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时,皆居高官显爵,自号“长乐老”。其自诩:“在孝于家,在忠于国。口无不道之言,门无不义之货。所愿者下不欺于地,中不欺于人,上不欺于天……非人之谋,是天之祐。六合之内有幸者,百岁之后有归所。” ———据《长乐老自叙》等 材料二 史臣曰:(冯)道之履行,郁有古人之风;(冯)道之宇量,深得大臣之体。然而事四朝,相六帝,可得为忠乎! ———《旧五代史》 材料三 予读冯道《长乐老叙》,见其自述以为荣,其可谓无廉耻者矣,则天下国家可从而知也。予于五代得全节之士三,死事之臣十有五……然使忠义之节,独出于武夫战卒,岂于儒者果无其人哉? ———《新五代史》 (1)分别概括材料一、二、三对冯道的评价。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人物评价的因素。 3.(2021·山东·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开封:仅据天下之冲,还是奠万世之基? 材料一 (976年,宋太祖西巡洛阳,有意迁都于此,甚或迁都长安,并就此与大臣展开了一场讨论。) 李怀忠曰:“东京有汴渠之漕,岁致江、淮米数百万斛,都下兵数十万人,咸仰给焉。陛下居此(洛阳),将安取之?且府库重兵,皆在大梁(开封),根本安固已久,不可动摇。若遽迁都,臣实未见其便。 晋王亦曰:“迁都未便。 宋太祖曰:“迁河南未已,久当迁长安。……吾将西迁者无它,欲据山河之胜而去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也。”晋王又曰:“在德不在险。 宋太祖日:“晋王之言固善,今姑从之。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 ———摘编自《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七 材料二 中国古代气温变化曲线图 ———据邓小南等《宋:风雅美学的十个侧面》 分析说明北宋继续以开封为都城的利弊。 4.(2013·江苏·高考真题)[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孝文帝改革就其深度、广度和影响而言,可与商鞅变法相媲美。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东方文化较高诸邦,……以受古代文化之积染既深,种种因袭牵制,改革非易,……秦人在文化上之历史,较之东方诸国,亦远为落后,故转得为种种之创新。其实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 ———马非百《秦集史》 材料二 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国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其于制度,亦多所厘定。 一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材料三 北魏在中原建立以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的文化问题。是继续保存拓跋氏旧的社会制度和旧有的文化习惯,还是捐弃旧俗,接受先进的文化,在新的历史环境中获得新生,北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