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42840

改进课堂、提升效果的浅知拙见

日期:2025-04-27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31次 大小:17102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改进,课堂,提升,效果,浅知,拙见
  • cover
改进课堂、提升效果的浅知拙见 一、课堂有效果的几点小原则 1、让课堂有趣一些 枯燥乏味、平铺直叙、一讲到底的填鸭灌输,无疑会让学生失去对课堂的兴趣,而提升课堂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让学生有学习的兴趣,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的一个不算做法的做法就是在我的课上,得让学生笑几次。此笑不是为了搞笑而笑,而是或为了调节课堂气氛,缓解压抑和疲劳,或针对某个知识点加深影响,增强理解。总之,是为了培养学生兴趣而来。另外可以综合利用一些歇后语、俏皮话、小典故等方法进行课堂点缀。 需要注意:“笑”有尺度,切忌收不回来;“笑”有次数,切忌多而散;“笑”有目的,笑后又收获;“笑”有主题,切忌喧宾夺主 2、让课堂实在一些 要让课堂有效果,就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这从备课环节就是尤其如此。比如学校要求的减少课件,课件、教材和导学案的配合不重复其实都是在讲“实在”。以前我们多少都走过一些弯路,有过一些误区,认为课件内容越丰富越好,教材上有,课件上也有,导学案还有,这样不管从哪个方向我都能看到需要讲的知识,其实我觉得这是一种不熟悉的表现。另外,确实需要课件的地方也是精简而实用,过于花哨和色彩丰富,也会是一种喧宾夺主。 3、让学生多动一些,让自己从容一些 我们一直在说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被动的听课和记笔记是不太能体现主体地位的。主体地位的实现,是有很多方法的,其实我也是在摸索之中的。比如我们班从高二以来试行的小组合作探究的课堂模式。即使不用小组合作,我觉得也是可以有很多想法做法的,比如可以试试太极的“借力打力”,将学生的问题转移给学生,发挥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让老师自己更多的能以一种“局外人”的视角把控课堂,不到万不得已不亲自“下场”,也可以减少参与过多可能暴漏出的一些小“尴尬”,如-- 4、让课堂延展一些 单纯就课堂45分钟来说,是很单薄的,真正的让课堂高效率和高实用,其实课堂的学习是需要一定的前伸后延的,比如预习前置,落实好预习导学案;比如利用好课前五分钟,点滴积累;比如说设计好课后任务,巩固提升等。 二、高三5班小组合作与竞争模式的小尝试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我们的小组合作竞赛模式是从高二下学期才真正的开始运行的,但是之前的思考酝酿也一直在进行,我的一些想法也是受好多领导、老师的启发以及以前从一中到弘毅的一些教学和教育管理的实践而来的。 1、利用班主任的工作便利,切实做好各层次学生的梳理工作和小组的划分 依据班级历次考试成绩的总分和排名情况进行均衡分组,按照实践来看,参照的考试次数越多越容易实现均衡,各小组的成绩基础和各成绩层次的学生分布力求基本一致。每组成员6-7人(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具体调整),每组设组长、副组长、各科学习和作业负责人等职位,要保证组内每人都有分工有事干,学习、纪律和卫生每项事都有人做。 示例:初始分组考试成绩数据: ... 小组基本结构图示: 2、制定竞赛方案,实行奖惩机制,强化竞争意识 这部分主要是从班主任角度制定的,包括考试、作业、小组建设、纪律、卫生几个大方面,一定周期内进行总结评价,奖优罚劣,不只是班主任,各位科任教师也可以进行奖励(如数学王立安老师)。在此不多赘述。 (课件附照片) 3、小组协作与竞赛机制在课堂教学的实践应用 (1)导学案的应用:之前的导学案,要么干脆没有,要么流于形式。在小组竞赛模式建立后,导学案真正利用起来。基本过程是:在课前一天下发导学案,学生利用自习课先行预习基本知识,将导学案自学部分完成,然后各小组本学科负责人收集并就书写规范和完成度等进行初步评价,之后交给科代表转交科任教师,科代表主要完成的是统计上交人数情况并汇报给老师和班主任,班主任按照竞赛方案将上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