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43118

19《枣儿》课件(共21张PPT)

日期:2025-04-2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2次 大小:142848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枣儿,课件,21张,PPT
  • cover
(课件网) 第五单元 19 枣儿 同学们,枣儿在中国人的意识中有特殊意义,一颗小小的枣儿,凝聚着浓浓的亲情。今天,我们一起品读话剧小品《枣儿》,尝尝它的味道是香甜,还是苦涩。 1.了解剧情,通过台词等把握老人和男孩各自的形象特点。 2.了解现代戏剧艺术中常用的象征手法,揣摩情节、语言,理解作品象征意义。 3.了解剧本的社会意义,对剧本反映的社会现实有自己的理解。 孙鸿,靖江戏剧小品作家。其创作的《枣儿》荣获1999年中国曹禺戏剧奖·小品小戏一等奖。 在剧烈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面临着严重的考验。日益强劲的现代化浪潮却无可阻挡地席卷着一切与之不相适应的思想和观念,迫使许多人不得不放弃他们熟悉的生活。 《枣儿》以呐喊的方式对现代化带来的人性变异和感情淡漠提出了善意的批评,在此基础上又努力唤醒另一种沉睡中的思维,以沟通几代人虽不同却共有的生命体验。 匾子( ) 喃喃( ) 心事重重( ) 算卦( ) 搀扶( ) 囫囵 ( ) 钢盔( ) 羡慕( ) 掸去( ) biǎn nán chónɡ ɡuà chān hú lún kuī xiàn dǎn 给红色字注音 形容情绪低落、失望懊丧的神情。 特别有兴味;也指特别有滋味。 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喜出望外: 津津有味: 垂头丧气: 解释词语 1.剧本主要讲了一些什么内容? 在乡间一棵挂满红枣的老树下,一位老人遇到了一个捡枣儿的男孩,这一老一少交谈起来,十分亲热。在谈话中,老人回忆有关“枣儿”的往事,流露出自己对儿子的思念;男孩要把“枣儿”留给父亲吃,流露出自己对父亲的盼望。他们满怀亲情,呼唤各自的亲人回归故乡,回到自己身边,来吃这家乡的“枣儿”。 2.作者借枣儿表达怎样的主题? 全剧围绕着“枣儿”展开情节,描写了老人和男孩之间的一段亲切交往,表现了老人对儿子、男孩对父亲的深切的思念和盼望,反映了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变迁。 课文开头和结尾的同一首童谣表达了在“枣儿”中所融入的父母疼爱子女的亲情。 课文以这种富有民间特色的童谣形式开头,隐含了全剧与“枣儿”有关、与亲情有关的特定内容,并将人们带入具有民族传统风情、充满乡土气息的特定情境。 结尾也用了这首童谣,但情境有所变化,由幕后换为前台,由哼唱变成呼喊,由没人回应转为“响起无数个童声呼唤声”,既与开头相呼应,又强化了剧中的情境和内容,深化了全剧的思想感情。 1.课文开头和结尾都用了同一首童谣,它在剧中起什么作用? 2.“枣儿” 在剧中起什么作用? 全剧以“枣儿”为标题,并以“枣儿”贯穿全剧,让老人与男孩围绕“枣儿”进行对话展开情节。老人的经历、情感乃至命运都与“枣儿”有着不解之缘,男孩对父亲的思念也与“枣儿”相牵连。“枣儿”是全剧情节发展的线索,是人物对白的话题。 3.探究人物。 (1)全剧有几个人物?在出场上有何不同? 全剧共有四个人物。 两位出场:老人和男孩; 两位未出场:老人的儿子和男孩的父亲。 剧中的老人是一个农民形象:他满怀亲情,富有爱心。他念旧而又传统,面对生活的变化不失爱心、不失希望而又有所失落。 剧中的男孩是年幼的新生一代的形象:他思念父亲,喜爱心疼自己的老人,好奇而懂事,在他身上处处表现了儿童纯真可爱的天性,他的这种天性又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2)老人和男孩各是怎样的人物形象? (3)老人在与男孩的谈话中,回忆了哪些事情 如何认识老人的心态 老人在谈话中“沉默”“心事重重”等,流露出老人对儿子的思念,对以往岁月的怀念,对故土的热爱之情,有一种浓浓的失落感。 老人在与男孩的谈话中,回忆了枣儿小时候的事:儿子“枣儿”一名的来历,儿子只顾摘枣竟尿了老人一脖子,枣儿小时候一有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