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43334

1.1地球的宇宙环境导学案(学生版+教师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日期:2025-05-14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42次 大小:5649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必修,地理,高中,2019,人教,学年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学习目标 1. 结合相关资料,识别主要天体类型,描述其特征,培育学生的综合思维与区域认知素养。 2. 通过示意图,阐释天体系统的层次结构,精准定位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提升区域认知能力。 3. 对比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特征,剖析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内外部条件,强化综合思维。 4. 运用图表和案例分析,解决与地球宇宙环境相关问题,激发对宇宙探索的兴趣,培养地理实践力。 二、学习重难点 (一)重点 1. 天体系统的层次划分及地球在其中的位置。 2. 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结构特征、运动特征。 3.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二)难点 1. 理解地球与其他天体的相互关系及其在宇宙中的位置。 2. 深入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内外部条件及其相互作用机制。 三、知识点梳理 (一)宇宙的物质组成 1. 天体是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常见天体有: (1)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能自身发光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如太阳。 (2)星云:由气体和尘埃组成,呈云雾状外表,主要成分是氢。 (3)行星:在椭圆轨道上环绕恒星运行,近似球状,质量比恒星小,本身不发光,靠反射恒星的光发亮。 (4)卫星:环绕行星运行,如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5)彗星: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质量较小,呈云雾状外貌,彗尾背向太阳。 (6)流星体:运行于行星际空间的尘粒和固体小块,进入地球大气层与大气摩擦燃烧形成流星现象,未燃烧尽降落到地面的叫陨星,石质叫陨石,铁质叫陨铁。 (二)天体系统 1. 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 层次结构: (1)地月系:由地球和月球组成,月球绕地球运动,地球是中心天体。 (2)太阳系: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构成,太阳是中心天体,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八大行星距太阳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3)银河系:由众多恒星和星际物质组成的庞大天体系统,太阳系是其中普通恒星系统。银河系直径约10万光年,太阳系距银心约2.6万光年。 (4)总星系:目前所能观测到的宇宙范围,由银河系和现阶段能观测到的河外星系组成。 (三)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 1. 分类: (1)类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体积和质量较小,平均密度较大,表面温度较高,中心有铁核,金属元素含量高。 (2)巨行星:包括木星和土星,体积和质量大,平均密度小,主要由氢、氦、氖等轻元素组成。 (3)远日行星:包括天王星和海王星,距离太阳远,表面温度低,大气主要成分是氢、氦、甲烷等。 2. 运动特征: (1)同向性:绕日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2)共面性:公转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 (3)近圆性:公转轨道近似圆形。 (四)地球的特殊性———存在生命 1. 普通性: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与其他行星相似。 2. 特殊性: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 3. 存在生命的条件: (1)外部条件: ①稳定的太阳光照:太阳处于壮年期,状态稳定,提供稳定光照。 ②安全的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2)自身条件: ①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地球表面平均气温约15℃。 ②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体积和质量适中,引力使大量气体聚集,演化形成以氮和氧为主的大气。 ③液态水的存在: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致热和原始地球重力收缩,内部温度升高,结晶水汽化,水汽逸出冷却凝结形成降水,汇聚形成原始海洋。 四、探究活动 (一)探究天体和天体系统的判断 1. 小组讨论:如何准确判断一个物体是否为天体?如何判断天体之间是否构成天体系统? 2. 代表发言: (1)判断物体是否为天体,关键看是否独立存在于宇宙空间。例如,在太空中运行的人造卫星是天体,待发射的卫星在地球上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