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43506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课件(31张PPT+内嵌视频)

日期:2025-04-24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00次 大小:2415194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4课,海峡,岸的,交往,课件,31张
  • cover
(课件网) “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高秉涵 见证海峡沧桑的台湾老兵 获奖名片:悲莫悲兮生别离 颁奖词:海峡浅浅,明月弯弯。一封家书,一张船票,一生的想念。相隔倍觉离乱苦,近乡更知故土甜。少小离家,如今你回来了,双手颤抖,你捧着的不是老兵的遗骨,一坛又一坛,都是满满的乡愁。 “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 高秉涵的寻“根”之路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统编版八年级下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高秉涵简要年谱(部分) 1935年2月18日,生于山东菏泽,乳名春生。 1942年,启蒙于父亲所创办的高庄小学。 1948年夏小学毕业,考入菏泽县立简易乡村范学校初中部(菏泽一中前身)。 1949年4月,跟随逃亡人潮,经由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厦门,与10月22日到达台湾高雄。 1963年,通过司法考试,派赴金门担任军事法庭法官。 1979年9月,前往西班牙出席第九届世界法学会议。 1991年5月1日,第一次返回菏泽故乡探亲。同时首次运送老兵骨灰回家。 2006年,菏泽市电视台摄制的高秉涵专题纪录片《归根》播出。 2013年2月19日,当选2012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在中央电视台参加颁奖盛典。 2016年7月,偕妻子及儿孙返乡认祖寻根,教导儿孙以身为中国人为荣。 追根溯源:血脉相连的历史渊源 —台湾问题由来 壹 康熙 年间 元朝 清朝 初年 1684年 三国 1945 1895年 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 设澎湖巡检司管辖琉球 郑成功收复台湾 设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 《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 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归 清末 任务一:请你梳理台湾与大陆的历史渊源。 1.台湾与大陆的渊源 1949年12月国民党残余势力败退台湾 1949年10月17日凌晨,在解放军的强大攻势下,国民党军退守到厦门东南方向的海滩,翘首祈盼着由台湾海峡驶来的最后两艘快些到达...... 我登上了登陆艇,不敢再向海里看,用双手把脸捂住,在枪炮的追击中,舰艇越来越快地向大海深处驶去。 ———高秉涵回忆录《回家的路》 台湾问题于是产生! 1950年6月,美国第七舰队进驻台湾 思考:两岸的分离与哪些事件有关? 2.台湾与大陆的分离 思考:台湾问题与香港、澳门问题有什么不同? 3.台湾问题的实质 港澳问题是外国侵略而产生的,属于外交问题。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遗留问题,属于内政问题。 根深叶茂:破冰融雪的交往之路 —两岸交往历程 贰 时间 人物 政策 新中国成立初 毛泽东 20世纪50年代中期 改革开放以来 邓小平 党和政府对台湾问题政策的转变 (武装)解放台湾 和平解放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1.对台政策 对比分析 结合材料,对比分析台湾自治权与香港、澳门自治权有何不同? 199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 台湾可以拥有自己的军队,香港澳门则是进驻人民解放军。 相关史事 1983年,邓小平在一次谈话时说,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台湾的党、政、军等系统,都由台湾自己来管。 1958年金门曾发生最严重的炮战,国共双方隔海炮击持续四十多天,后来解放军方面宣布“单打双停”,也就是说逢单日炮击,双日不炮击。从此,金门炮击战进入到打打停停的阶段,双方在金门单日的炮声也已经是一种象征的交火了。 ———高秉涵回忆录《回家的路》 思考:如何理解回忆录中的“象征性的交火”?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它郑重宣示了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倡导两岸“三通四流”,标志着对台方针政策的重大发展,掀开了两岸关系发展历史新的一页,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 2.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任务二: 找出报纸中有关两岸关系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