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统编版)八年级 下 第三单元 5.2基本政治制度 学习目标 1、政治认同: 通过制度对比与案例体验,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 2、法治观念:结合宪法和法律条文,理解制度的合法性基础。 3、责任意识:理解公民参与基层治理的权利与义务。 重点:三个基本政治制度 难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子议题一: “不同声音如何共谋发展?”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多元一体如何实现?”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子议题二: 总议题:“我们的制度如何守护‘人民当家作主’?” 子议题三: “小事谁来做主?”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课前预习(P66———73) 1.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有哪些?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地位、基本方针、意义? 3.人民政协的性质、主题、职能?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地位、内容、意义 5.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含义、地位、组织形式、内容、意义 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 ? 我国的政治制度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我国的政党制度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制度 ③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基层制度 三个基本政治制度: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整体把握 “不同声音如何共谋发展?”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子议题一 “要把拥护我们的人搞得多多的,把反对我们的人搞得少少的” —毛泽东 “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广泛力量支持”。 ———习近平 我国形成了怎样的爱国统一战线? 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 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 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 台湾同胞 海外侨胞 爱国统一战线 子议题一:“不同声音如何共谋发展?”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我国形成了怎样的爱国统一战线? 中国共产党(领导) 工农联盟为基础 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少数民族人士和各界爱国人士(参加) 思考:我们通过什么方式去团结这些力量呢?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 政党制度 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不能说共同执政、联合执政、参加执政,二者是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 子议题一:“不同声音如何共谋发展?”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相关链接 名称(简称) 成立时间 主要组织成员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民革) 1948年 同原中国国民党有关系的人士、同民革有历史联系和社会联系的人士、同台湾各界有联系的人士及其他人士 中国民主同盟(民盟) 1941年 教育文化和科技界的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 中国民主建国会(民建) 1945年 经济界人士为主 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 1945年 教育文化出版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 中国农工民主党(农工党) 1930年 医药卫生、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领域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 中国致公党 1925年 归侨和侨眷为主 九三学社 1946年 科技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台盟) 1947年 台湾省人士 我国八大民主党派概况 民主党派怎样参与合作呢? 还记得两会是哪两会吗?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主题、职能 子议题一:“不同声音如何共谋发展?”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性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2)主题:团结和民主 (3)职能: ①政治协商: 对重大问题在决策之前进行协商 ②民主监督: 提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