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导入 “四书五经”是国学之瑰宝,是智慧之源泉。 “ 四书五经”分别是哪几部典籍 “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 “五经”——— 《周易》《尚书》《诗经》《礼记》 《 春秋 》 。 或许同学们对《礼记》不甚了解,但《礼记》中的 名言却常常在我们的耳畔回响: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道”告诉我们要勤于钻研;“凡事预 则立,不预则废”启迪我们要做好规划,有的放 矢;“苟利国家,不求富贵”教育我们要有为国为 民的情———…可见, 《礼记》影响之深广。 半部《论语》治天下, 一帧《礼记》誉千秋。 学习目标 ◎ 3.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认 识到实践的重要性。 1.理解重点文言词语,朗读并背诵 课 文 。 2. 学习类比说理的方法。 “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 《礼记》又叫《小戴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论著的汇编, 相传为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礼记》主要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礼仪,记录 孔子和弟子的问答,记述修身做人的准则。 《礼记》《周礼》《仪礼》 合称“三 礼”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 礼 记 》 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 ”,把孔子的弟子对“经”的解说称为 漠郑氏註 體記 稽古楼梓 秘 皆 錢 漢 鄭 氏 註 曲上第 經 吉 體 也 賣 荒 去 固 之 說 凶 禮 也 致 真 朝 含 之 說 賓 麗 也 兵 車 旌 鸿 之 説 軍 體 也 事 長 敬 老 辣 贊 豹 女 之 說 嘉 薦 也 此 於 别 絲 扇刑度 虽有佳肴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 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论著(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文 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 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所述教学相长、循序渐进、启 发诱导等原则,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至 《虽有嘉肴》节选自《礼记 ·学记》。 今仍有重要意义。 《 学 记 》 虽有/嘉肴,弗(fú) 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 , 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 教学/相长也。《兑(yùe)命》曰“学(xiào)/ 学 半 ” , 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 字词学习 嘉肴 ( yáo ) 弗食 ( fú ) 自 强 ( qiǎng ) 教学相长 ( zhǎng 兑命 ( yuè ) 学 ( xiào ) 学 ( xué ) 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其味道 的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 它的好处。 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最好的道理 呋 ; 虽 有/ 弓然 虽 然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 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 是故/学 /然后知不足,教/然 后 知困。 所以 困惑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 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自我反思 知不足,然后/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所以说, “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故 曰 :教学/相长也。 《尚书 · 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 , 说 的 就是这个道理吧! 《兑(yùe)命 》 曰 “学 (xiào) /学 半 ” , 其/此之谓乎! 同“教”(xiào), 教导 归类识记 通假字 《兑命》曰 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古今异义 A.虽有至道 古 义:即使;今 义 :虽然。 B.不能知其旨也 古 义 :甘 美 ;今 义 :意义。 C.教然后知困 古义:不通,理解不了;今 义 :困难。 D.教学相长也 古 义 :促 进 ;今 义 :增长。 ① 弗 食,不知其旨也 代词,指“佳肴 ”。 ② 弗 学,不知其善也 代词,指“至道” L③其此之谓乎 表示推测,大概,恐怕 ① 教学 相 长 向别人学习 L②学 学半 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