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44799

6.1 记念刘和珍君 课件(共24张PPT)

日期:2025-04-2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5次 大小:864724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记念,珍君,课件,24张,PPT
  • cover
(课件网) 记 念 刘 和 珍 君 鲁迅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选择性必修 中册 人教部编版 高中语文 学习目标 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梳理刘和珍的相关事件,概括其精神品质 品读语言,感受鲁迅悲愤交织的复杂情感 学习本文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手法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 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 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了解作者 了解背景 1926年初,中国正处在大革命高潮的前夕。在北方,原属直系军阀的冯玉祥受南方革命势力的影响,把他所率的军队改称“国民军”。同年3月,冯玉祥国民军与奉系军阀张作霖作战期间,日本公开出面援助奉系,派军舰驶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国民军开炮还击。日本帝国主义便向当时的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提出抗议,又联合英、美、法、意、荷、比、西等国驻北京公使,借口维护《辛丑条约》,提出种种无理条件,并且在天津附近集中各国军队,准备武力进攻。 大沽口事件 了解背景 3月18日,北京的工人、学生、市民五千多人为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犯我国主权,在天安门前集会抗议,会后,两千多名群众组成请愿团,到段祺瑞执政府前请愿。段祺瑞竟命令卫兵向请愿群众开枪。 随后,士兵们又手持大刀、铁棍追杀群众。打死47人,伤200多人,制造了屠杀爱国民众的“三一八”惨案,死难烈士中就有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刘和珍。 三一八惨案 “记念”即“纪念” 刘和珍,鲁迅的学生,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1926年3月18日遇害,时年22岁。 “君”,旧时对人的尊称,不分男女。 题目解释 了 解 刘 和 珍 君 刘和珍 江西南昌人 刘和珍出生于贫民,1918年秋以优异成绩考入南昌女子师范学校。时值“五四”运动前夕,她受到革命思潮影响 。1923年秋来到北京,考入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预科,后升入女师大英语系。由于她思想进步,成绩优异,善于团结同学,深受同学们的尊敬和信赖,被大家推选为女师大学生自治会主席。1924年11月爆发了驱逐反动校长杨荫榆的著名的“女师大风潮”,刘和珍是主要组织者和参加者。 1926年3月18日,她不顾感冒呕吐,手擎校旗,带领女师大的学生参加游行示威,在执政府前被军警开枪射击并棒击致死,年仅22岁。 刘和珍是谁?3-5节 三、四、五:回忆过往及叙述死难的经过 添加为什么要记念她?1-2节 一、二:悼念逝者,叙述写作缘由 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6-7节 六、七:思考惨案的教训和意义 课文分层 “我”无话可说,民族默无声息,简要分析两种沉默包含的情感是否一样? “我”无话可说———悲哀尊敬、痛恨愤怒、失望期望交织,情太重太深而无言以对。 民族默无声息———野蛮而严密的专制下害怕、淡漠、麻木 文章反复提到“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