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45731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课件+视频

日期:2025-05-08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52次 大小:2023565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14课,海峡,岸的,交往,课件,视频
    (课件网) 新课导入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课标要求:了解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核心素养: 1.列举海峡两岸关系改善的史实,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意义。(历史解释) 2.知道海协会、海基会,了解“九二共识”及其意义;认识江泽民的八项主张、胡锦涛会见连战、习近平同马英九会面等史实对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作用;了解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交往情况。(唯物史观) 3.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方面的政策和努力,认识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代表中国人民利益的政党。(家国情怀) 一、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三国 隋 元 明末 明末清初 1895 1945 1949 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 隋炀帝派人到达流求 设澎湖巡检司管辖琉球 荷兰侵占台湾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685年设置台湾省 《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 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归 蒋介石在内战中失利退守台湾 第二次回归 第一次分离 第一次回归 第二次分离 第三次分离 一、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台湾问题的由来: 1949年4月,渡江战役胜利,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一、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对台政策的变化: ①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 将人民解放战争进行到底,解放中国全部领土,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一、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对台政策的变化: ②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毛泽东说 :“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   为了缓和台湾海峡地区的紧张局势,探寻解决中美两国之间争端的途径,中国政府自五十年代中期起,既开始与美国对话。 一、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对台政策的变化: ③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在邓小平“一国两制”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台湾的党、政、军等系统,都由台湾自己来管。” ———邓小平 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一、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两岸关系的发展: 1958年到1979年对金门采取炮击政策。1958年8月23日,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以空前猛烈的炮火轰击金门,仅2小时内,就有4.5万多发炮弹密集倾泻到金门岛,炮战持续64天。这场战争后来演变成象征性战役。逢年过节都停炮三天,再往后一般炮弹里又只装宣传品。金门方面也照此办理,开炮就逐渐成为象征性的军事行动。这样的炮战,从1958年秋冬一直延续到1979年元旦,整整打了20年左右。 197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中央人民政府倡议海峡两岸直接实行通邮、通航、通商,欢迎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旅游、经商等。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 ①走向缓和 海峡两岸由军事对峙到和平交往 一、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两岸关系的发展: ②打破隔绝状态 1987 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逐步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 蒋经国先生(1910—1988) 享年78岁 台湾同胞大陆寻祖问根 海峡两岸同胞近 40 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 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一、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两岸关系的发展: 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