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生物的进化 第3节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 (一)基础检查 1.(2023·广东一模)果蝇的3号染色体上有一对等位基因D(展翅)和d(正常翅),但DD纯合致死。现将一定数目的展翅雌雄果蝇装入培养瓶中培养,个体间自由交配。则F2中基因D的频率是( ) A. B. C. D. 答案:C 2.科学家对某地的一种蟹的体色深、浅进行研究,结果如图所示。不同体色的蟹的数量不同,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 A.体色深和体色浅的个体繁殖能力弱 B.体色深和体色浅的个体食物来源太少 C.中间体色与环境颜色相适应,不易被天敌捕食 D.此地的环境使这种蟹变异出中间体色,并淘汰体色深、浅两种性状 解析:体色不同的蟹仍是同一物种,它们的繁殖能力没有多大差别,A项错误;不同体色的蟹生活在同一环境中,食物来源是一致的,B项错误;蟹群个体间存在体色差异,在生存斗争中,与环境颜色相适应的中间体色不易被天敌捕食而得以生存,C项正确;这种蟹的不同体色的变异本来就存在,环境只是对其进行选择,D项错误。 答案:C 3.下列关于基因频率与生物进化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C.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 D.生物性状的改变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 解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一定会引起生物的进化,A项错误、B项正确;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不形成新物种也可能会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C项错误;生物的性状受基因和环境的共同作用,性状发生改变,基因不一定发生改变,故基因频率不一定发生改变,生物也不一定进化,D项错误。 答案:B 假设在某一个群体中,AA、Aa、aa三种基因型的个体数量相等,图中所示为环境对A或a基因有利时其基因频率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有利基因的基因频率变化如曲线甲所示,该种群将进化成新物种 B.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一定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 C.图中甲、乙曲线变化幅度不同主要取决于生物生存环境引起的变异 D.曲线乙可以表示当自然选择对隐性基因不利时显性基因基因频率的变化 解析: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则生物发生进化,而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曲线甲只表示有利基因的基因频率升高,该种群得以进化,但无法得知是否产生生殖隔离,A项错误;种群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不一定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项错误;图中甲、乙曲线变化幅度不同主要取决于自然选择,C项错误;当自然选择对隐性基因不利时,隐性个体的生存能力降低,显性个体的生存能力升高,从而使隐性基因频率下降,显性基因频率升高,因此乙曲线可以表示当自然选择对隐性基因不利时显性基因基因频率的变化,D项正确。 答案:D 5.三倍体牡蛎(3n=30)肉鲜味美,其培育的过程是使二倍体牡蛎处于减数分裂Ⅱ时期的次级卵母细胞不能分裂,然后让该细胞与二倍体牡蛎的精子结合获得三倍体牡蛎。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三倍体牡蛎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形成15个四分体 B.三倍体牡蛎的染色体数目发生了变化且该变化决定其进化的方向 C.三倍体牡蛎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能观察到60条染色体 D.三倍体牡蛎与二倍体牡蛎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两个物种 解析:三倍体牡蛎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紊乱,不可育,A项错误;自然选择决定其进化的方向,变异不能决定其进化的方向,B项错误;三倍体牡蛎细胞内含有30条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故能观察到60条染色体,C项正确;三倍体牡蛎不可育,不是一个物种,D项错误。 答案:C 6.(2024·广东开学测)物种形成通常伴随着生殖隔离的建立,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物种形成和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个体随机交配会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B.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