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46666

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2024)1.4《我们有精神》 教学设计 (共2课时,表格式)

日期:2025-05-07 科目:政治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6次 大小:116411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小学,我们有精神,2课时,教学设计,道德,2024
    《我们有精神》 第1课时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课标依据 依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 年版)》,本课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包括:健全人格中的“自尊自信,具备乐观开朗、坚韧弘毅、自立自强的健康心理素质”“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积极进取”,责任意识中的“有序参与,根据规则参与校园生活的民主实践”;学段目标中“感知并学会适应环境的变化”“热爱学校和班集体,积极参与学校和班级活动,有集体荣誉感”;课程内容中的“合理制订学习和作息计划,生活有规律”“欣赏他人的优点,并以此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 (二)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有新面貌”中的第四课,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良好的精神面貌”,本课教材内容分三个栏目:这样真精神、怎样才能有精神、大家一起试一试。第一个栏目“这样真精神”呈现了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典型的集会场景,旨在引导学生理解在正式场合“有精神”的状态。第二个栏目“怎样才能有精神”,通过三组图,让学生体会有精神与身体健康、精神面貌、心情之间的关系。第三个栏目“大家一起试一试”意在让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经验,讨论怎样才能做到天天有精神,让有精神成为一种生活常态。教材副本《谁精神?》以绘本的形式引导学生理解“精神”不仅仅指外表,而是外在表现和内在精神的结合。本节课为第一课时,主要学习第一个栏目的内容。 (三)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一年级学生正处在身体生长期。良好的精神面貌有助于其健康成长,还能表现优美的体型和振奋的精神面貌。一年级的学生知道应该有精气神,但具体怎样做就显得很茫然,不知道究竟应该怎样做,既难以明白为什么要有好的姿势,又缺乏意志力、自控力,难以坚持正确的姿势。如何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形成对精神面貌佳的人的欣赏,让学生在活动中重视自己的仪态、仪表,产生良好的自我认同感,拥有良好的精神面貌。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自觉养成正确姿势,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让其终身受益。 通过观察、访谈后发现,一年级学生对于“有精神”的理解比较单一,局限于对外在精神的感受,往往认为坐得端正、声音响亮、穿得干净漂亮就是有精神了,而对内在精神的理解比较欠缺,如他们会认为读书只要读正确就好了,不需要大声朗读;有些学生读书、做作业时姿势做好了,但不够用心;唱歌只要会唱就行,不需要感情投入等等。 通过家长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在生活中比较懒散,精神面貌不佳。如认为孩子写字时坐姿不够端正,阅读时注意力不够集中,孩子不能长时间保持“有精神”的状态需要家长提醒等。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在正式场合、日常生活中有精神的状态; 2.初步了解有精神是外在表现与内在精神的结合; 3.喜欢自己有精神的样子,产生良好的自我认同感。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认识在正式场合、日常生活中有精神的状态; (2)初步了解有精神是外在表现与内在精神的结合。 2.教学难点: (1)了解“内在精神气质”的表现,初步了解有精神有外在表现与内在精神的结合; (2)喜欢自己有精神的样子,产生良好的自我认同感。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程导入 一、视频引入,畅所欲言(3分钟) 1.播放视频:播放阅兵仪式的片段 2.提问:看完视频,你们有什么感受? (预设:他们动作整齐,服装统一,声音洪亮,非常有精神) 师:他们统一的服装、严肃的表情、明亮的眼神、整齐的动作、洪亮的声音等等,让我们感觉到特别的威武、整齐、有精神!这样真精神! 观看视频,谈一谈感受 以视频导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解放军的精神,对有精神有清晰的认识。 小结揭题:阅兵式上的军人们可真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