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50105

4.7.1 血液?2024-2025学年北师大2024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同步课件(共51张PPT)+视频素材

日期:2025-04-20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4次 大小:2073943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4.7.1,同步,视频,PPT,51张,课件
  • cover
(课件网) 7.1 血液 第4单元 人体的结构与生理 北师大2024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授课教师:******** 班 级:******** 时 间:******** 展示生活中人们受伤流血的图片,提问:“当我们受伤流血时,血液是从哪里来的?血液又有哪些作用呢?” 引导学生思考并发言。 播放一段关于血液在人体中流动的科普动画,引出本节课主题 ——— 血液。 (二)实验探究 - 血液的组成(15 分钟) 实验介绍:向学生介绍血液分层实验的目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原理是加入抗凝剂的血液静置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分层现象,从而区分血液的不同组成部分。 演示实验:教师进行血液分层实验的演示,将新鲜的鸡血加入含有抗凝剂的试管中,轻轻摇匀后放入离心机中离心。在等待过程中,讲解实验的注意事项,如抗凝剂的使用量、离心机的操作规范等。 观察与分析:实验结束后,展示分层后的血液,引导学生观察试管中血液的分层情况,提问:“血液分为几层?各层的颜色和状态是怎样的?”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初步了解血液的组成。 总结归纳:教师总结血液的组成,介绍上层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是血浆,下层红色的部分是红细胞,在两层交界处,有很薄的一层白色物质,这是白细胞和血小板。 (三)知识新授 - 血浆和血细胞(20 分钟) 血浆: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血浆的成分示意图,讲解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说明血浆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 红细胞:展示显微镜下红细胞的图片,介绍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这使得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通过举例,如高原地区人们红细胞数量增多,帮助学生理解红细胞与运输氧功能的适应性。 白细胞:展示白细胞的图片,讲解白细胞体积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种类多样。白细胞能吞噬侵入人体的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以人体感冒发烧时白细胞数量增多为例,说明白细胞在免疫过程中的作用。 血小板:介绍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规则,能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通过生活中伤口止血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血小板的功能。 (四)血常规化验单分析(10 分钟) 示例展示:展示一张血常规化验单,向学生介绍化验单上各项指标的含义,如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等。 分析讨论:给出一些常见病症患者的血常规化验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各项指标的变化,推测患者可能患有的疾病。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总结归纳:每组选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结果,教师进行总结评价,强调血常规化验单分析在临床诊断中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掌握分析血常规化验单的基本方法。 (五)课堂小结(5 分钟) 引导回顾: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血液有了哪些认识?”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总结血液的组成、各成分的功能以及血常规化验单的分析方法。 梳理总结: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补充和完善,利用思维导图或板书,梳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六)布置作业(5 分钟) 知识巩固:布置课后练习题,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的血液知识。 拓展探究:让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贫血、白血病等血液疾病的成因、症状和治疗方法,下节课进行分享交流。 六、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教学中,多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实验探究和化验单分析培养了学生实践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部分学生在理解血细胞功能和化验单分析上仍有困难,后续教学需增加实例讲解,强化辅导,优化教学效果 。 5 课堂检测 4 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