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50285

4.1 被动运输 教案

日期:2025-04-21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23次 大小:5449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被动,运输,教案
  • cover
《被动运输》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为人教版生物学必修 1《分子与细胞》第 4 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的第 1 节“被动运输 ”。 教材首先用一个物理渗透装置演示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渗透现象,通过分析这个装置中 水分渗透扩散的原理,为后续学习水进出细胞原理奠定基础。再分别用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 举例归纳出渗透作用的原理,通过分析探讨水进出哺乳动物红细胞的实例,理解什么是渗透 作用,发生渗透作用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并对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进行单独分析,为后面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提供理论基础,同时利用这个探究实验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科 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在得出被动运输的概念之后,教材又对被动运输的两种形式———自由扩 散和协助扩散进行举例说明,并结合模式图分析了它们的异同点。 二、学情分析 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学生已对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有了感性的认识:知道当细胞液 溶质浓度小于细胞外液溶质浓度时,细胞就会失水;当细胞液溶质浓度大于细胞外液溶质浓 度时,细胞就会吸水;知道一次施肥过多会导致植物烧苗;知道可以利用食盐进行食品腌制 等。在物理的学习中,学生对物质分子的扩散现象也有基本的认知。 这些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可以作为创设教学情境的理想素材,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物质跨 膜运输的具体机制。 三、教学目标 1. 通过不同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阐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及被动运输的原理和特点。 2. 通过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相关能力,进一步锻炼科 学思维。 3. 通过对蔬菜腌制、合理施肥等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渗透学习物质跨膜运输的实际意 义,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四、教学重点 1. 被动运输的原理和特点。 2.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五、教学难点 1.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2. 转运蛋白的种类和作用。 六、教学流程 (一) 问题探讨———分析渗透装置中水分渗透扩散的原理 1. 认识渗透作用 介绍渗透装置和半透膜的特点,播放渗透装置实验现象动图,提问:漏斗管内的液面为 什么会升高?播放色素扩散现象动图,引导学生联系物理中学习到的扩散作用。阐述扩散作 1 用的概念,分析其发生条件。基于对扩散作用的认识,得出漏斗管内的液面升高的原因是烧 杯中的水分子通过半透膜向漏斗内扩散导致的。 提问引发学生迷思:漏斗管内的水分子会不会向烧杯中移动呢?从而得出半透膜两侧的 水分子都能够通过扩散作用自由进出,但由于蔗糖溶液中水的相对含量(单位体积中的水分 子数)比烧杯中的水的相对含量低。因此,烧杯中的水扩散到漏斗中的速度比漏斗中的水扩 散到烧杯中的速度相对更快些,导致漏斗中水量增加液面上升。并初步理解渗透作用是指水 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 提问引发学生迷思:如果漏斗管足够长管内的液面会无限升高吗?为什么?引导学生思 考和分析,并得出液面不会无限升高,如果漏斗管足够长,当管内的液面上升到一定高度之 后,管中的水柱产生的压力将加快漏斗中水分向外扩散的速度,最终达到平衡,液面将不再 上升。 2. 分析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 提问:如果用一层纱布代替玻璃纸,还会出现原来的现象吗?引导学生分析纱布不是半 透膜,孔隙很大,可溶于水的物质都能够自由通过,包括水分子和蔗糖分子都能通过,所以 不会出现原来的现象。并由此得出渗透作用发生的第一个条件是需要具有半透膜。 提问:如果烧杯中不是清水,而是同样浓度的蔗糖溶液,结果会怎样?引导学生分析半 透膜两侧溶液浓度相同,对水的吸引力相同,所以水分子进出半透膜的相对数量相同,所以 漏斗管中的液面将保持不变。并由此的粗渗透作用发生的第二个条件是需要半透膜两侧存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