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51280

专题03 力和运动分析方法辨析--2025年中考科学【高频考点】(含解析)

日期:2025-04-19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6次 大小:290468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专题,科学,解析,考点,高频,中考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专题03 力和运动分析方法辨析 【课程标准】 1、运动的描述与参照物 ①描述参照物的概念;②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速度 ①描述匀速直线运动; ②知道速度的概念; ③知道速度的单位; ④应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力 ①概述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②知道力的单位 ③表述力的作用效果 ④说明重力的概念 ⑤知道重力的方向 ⑥应用公式G=mg进行有关计算 ⑦说明摩擦力的概念 ⑧说明增大摩擦力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⑨知道弹力的概念 ⑩应用力的知识解释相关现象 4、力的测量及图示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②描述力的三要素;③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的三要素 5、二力平衡 ①概述二力平衡的概念;②说明二力平衡的条件;③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解释有关现象 ④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解释物体运动变化的原因 6、牛顿第一定律 ①描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②概述惯性的概念;③用惯性解释有关常见现象 【学业要求】 ①应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②应用公式G=mg进行有关计算 ③应用力的知识解释相关现象。 ④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的三要素 ⑤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解释物体运动变化的原因 ⑥认识物体浮沉条件 ⑦用惯性解释有关常见现象 【命题重点】力和运动掌握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各种常见的力,尤其是摩擦力的应用,力的运动有平衡与不平衡,不受外力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型较分散:选择、填空、实验、计算都会出现。 【方法要点】力与运动的习题首先要判断运动状态,通常是平衡,运用受力分析得出力的大小与方向,因此必须要画图。 考点1:运动和静止的判断 考点解读:运动和静止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如果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就说明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如果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变化,则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 例1:(2023·绍兴)2023年5月10日,搭载天舟六号货运飞船的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进入轨道后天舟六号与我国空间站完成对接形成组合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速升空时,天舟六号机械能不变 B.进入轨道后,天舟六号的惯性消失 C.对接靠近时,以”天和”舱为参照物,天舟六号是静止的 D.对接成功后,组合体绕地运行过程中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答案】D 【解析】(1)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与质量和高度有关,而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 (2)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3)根据参照物的知识判断; (4)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静止变与运动,运动变静止,速度大小改变或运动方向改变。 【解答】A.加速升空时,天舟六号的质量不变,高度增大,则重力势能增大,质量不变,速度增大,则动能增大。根据“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可知,它的机械能增大,故A错误; B.进入轨道后,天舟六号的质量不变,则惯性不变,故B错误; C.对接靠近时,以”天和”舱为参照物,天舟六号的位置不断改变,则它是运动的,故C错误; D.对接成功后,组合体绕地运行过程中速度大小和方向不断改变,则运动状态不断改变,故D正确。 考点2:根据图象判断物体运动情况 考点解读:图象法是初中科学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常用于描述某个因变量与自变量的关系。在机械运动中常出现的是:路程与时间的关系、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的图象题。 例2:甲、乙两物体同时由同一位置开始在水平面上向东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 (1)5秒时,以物体甲为参照物,物体乙的运动方向是   (选填“向东"或“向西”)。(2)物体甲的速度为   米/秒。 (3)运动2秒,两物体相距   米。 【答案】(1)向西 (2)2 (3)4 【解析】(1)根据参照物的知识分析; (2)根据公式计算出甲的运动速度; (3)根据图像计算出2s时二者到出发点的距离,然后相减即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