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十三章 内能 R·九年级全一册 第1节 热量 比热容 第2课时 热量的计算 学习目标 1.能根据比热容概念,推导出热量的计算公式。 2.利用热量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与物体的_____、_____、_____有关。 复习回顾 (1)1kg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所_____的热量,与它温度升高1℃所_____的热量相等,数值上都等于它的_____。 比热容 放出 质量 吸收 种类 升高(或降低)的温度 (3)比热容的公式_____。 进行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得到: 能否利用一个公式具体地说明热量、温度、质量、比热容之间的关系呢? 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质量 升高(或降低)的温度 比热容的单位是 J/(kg·℃) 思考 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表示什么意义呢? 质量为1kg的水,温度升高1℃,要吸收4.2×103J的热量 知识点 热量的计算 1.公式的推导 探究 ①2kg的水温度升高1℃,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②1kg的水温度升高2℃,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③mkg的水温度升高1℃,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④mkg的水温度升高 t,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⑤mkg的某物质温度升高 t,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质量 升高的温度 吸收的热量 4.2×103J 1℃ 1kg水 2kg水 1kg水 1℃ 2℃ 2×4.2×103J 4.2×103J×2 m kg水 m kg水 m kg某物质 1℃ t t m×4.2×103J m×4.2×103J× t m×c× t 总结:吸收的热量=质量×比热容×升高的温度 2.公式 t0 表示物体的初温, t 表示物体的末温 吸热公式:Q吸=cm(t -t0) 放热公式:Q放=cm(t0-t) 若用 Δt 表示温度变化量,则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 Q=cmΔt。 ①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应统一。 3.进行热量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 Q→J、c→J/(kg·℃)、m →kg、t、t0 → ℃ 。 ②审题时要注意“温度升高到……”和“温度升高了……”的区别。 升高(降低)到t ℃ → 末温为t ℃; 升高(降低)了t ℃ → 温度差 t = t ℃ 。 ③公式只适用于无物态变化时升温(或降温)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的计算。 4.热平衡方程 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接触时会发生热传递,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最后两物体温度相同,称为“达到热平衡”。 若不考虑热量损失,则此过程中,放出和吸收的热量相等,用公式表示为:Q放=Q吸(热平衡方程)。 想想议议(教材P6) 沙子的比热容约为0.92×103J/(kg·℃),这表示质量是1kg的沙子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约为0.92 ×103J。把质量是2kg、温度为20℃的沙子加热到30℃ ,沙子吸收的热量约为多少?利用这些热量给质量是2kg、温度为20℃的水加热,水的温度会上升到大约多少摄氏度? 解:沙子吸收的热量 Q吸 = c沙m沙(t -t0) = 0.92×103J/(kg·℃)×2kg×(30℃-20℃) = 1.84×104J 水的温度变化 则水的末温 t′=t0′+ t =20℃+2.2℃=22.2℃。 例1 自劳动课成为中小学一门独立课程以来,小明已学会了多种菜肴的烹饪方法。小明在燃气灶上煲汤,使质量为2kg、温度为20℃的汤温度升高了80℃。停止加热一段时间后,汤的温度降低到80℃。若汤的比热容为4×103J/(kg·℃),求: (1)加热过程中汤吸收的热量。 Q吸=cmΔt Δt=80℃ 解:(1)加热过程中汤吸收的热量 Q吸 = cmΔt = 4×103J/(kg·℃)×2kg×80℃ = 6.4×105J 例1 自劳动课成为中小学一门独立课程以来,小明已学会了多种菜肴的烹饪方法。小明在燃气灶上煲汤,使质量为2kg、温度为20℃的汤温度升高了80℃。停止加热一段时间后,汤的温度降低到80℃。若汤的比热容为4×103J/(kg·℃),求: (2)停止加热后汤放出的热量。 Q放=cmΔt 停止加热时汤的温度 一段时间后汤的末温 (2)停止加热时汤的温度t =t0+ t=2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