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7.2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 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简述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了解法治建设的重要性 明确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具体要求 把握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 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2025年2月28日,贵州省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对余华英执行死刑,检察机关依法派员临场监督。 法院经审理查明,余华英为谋取非法利益,于1993年至2003年期间,分别伙同他人,在贵州省、重庆市、云南省等地流窜作案,拐卖儿童十七名。据此,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于2024年10月25日作出一审刑事判决,以拐卖儿童罪判处余华英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余华英不服,提出上诉。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经二审审理,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并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最高人民法院经复核,依法核准余华英死刑。 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在执行死刑前,安排余华英会见了近亲属,充分保障了被执行罪犯的合法权利。 (1)对于拐卖妇女儿童犯罪,你认为应当怎么惩罚? (2)结合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法治”的理解?说明为什么要全面推行依法治国? (1)必要性 ①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P81 ②法治是国家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以理性方式解决社会矛盾的最佳途径。 P73 ③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P74 (2)重要性(目的) 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P81 1、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因 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法制 法治 区别 内涵 法律制度的简称,属于制度的范畴,主要指静态的法的规则及其体系。 相对于“人治”而言,是一种贯彻法律至上、严格依法办事的治国原则和方式。除静态的法的规则及其体系之外,还包括动态的立法、司法、行政执法以及守法等活动。 范围 法制所讲的法律制度既可以是好的、民主的法律制度,也可以是不好的、专制的法律制度 法治所讲的法律制度单指良好的、民主的、能使法得以正确适用和普通遵守的法律制度 实践上 任何国家都存在法制 只在民主制国家才存在法治 侧重点 静态意义的词,重在制度 动态意义的词,重在治理 联 系 法制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实行法治必须具有完备的法律制度。 法治是法制的立足点和归宿,法制的发展前途必然是最终实现法治 区分:“法制”和“法治” 结合视频:总结归纳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共目标及具体内容?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①法律规范体系 ②法治实施体系 ③法治监督体系 ④法治保障体系 ⑤党内法规体系 法治国家 法治政府 法治社会 依法治国 依法执政 依法行政 科学立法(前提) 严格执法(关键) 公正司法(保障) 全民守法(基础) 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八课 政治保证 工作重点 工作布局 努力方向 共同推进 一体建设 (1)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达成效果 前提 法治体系(总抓手) 贯彻实施 最根本的保证 根本制度基础 根本遵循 行动指南 (2)科学内涵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完备的 法律规范体系 高效的 法治实施体系 严密的 法治监督体系 有力的 法治保障体系 完善的 党内法规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科学、民主、依法立法,使法律及时、系统、针对、有效 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重点和难点 党内、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