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54802

第1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2节 第1课时 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2025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日期:2025-05-02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2次 大小:43128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教版,答案,练习题,同步,第二,必修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 第二节 第1课时 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 A级 必备知识基础练 叙利亚多年局势动荡造成了巨大的难民群体,大多数的难民涌向欧洲,引发欧洲难民危机。下图为叙利亚难民迁移路径图。据此完成1~2题。 1.叙利亚难民迁入欧洲属于(  ) A.国际人口迁移 B.国内人口迁移 C.短距离人口迁移 D.跨大陆人口迁移 2.叙利亚难民借道土耳其进入欧洲的原因是(  ) ①土耳其战争难民较多 ②土耳其环境容量大且安全 ③两国文化、宗教信仰相近 ④迁移路径较短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024·天津高一期中)人口迁移可以划分为乡乡迁移(乡村到乡村)、乡城迁移(乡村到城镇)、城乡迁移(城镇到乡村)、城城迁移(城镇到城镇)四种类型。下图示意2000—2020年我国不同人口迁移类型在总迁移人口中所占比例情况。据此完成3~5题。 3.造成P2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 B.生态环境 C.政策 D.婚姻家庭 4.在P4人口迁移影响下,农村地区最有可能表现出(  ) A.人口流失比较严重 B.人口老龄化缓解 C.农业结构显著改变 D.人地矛盾加剧 5.下列对该时期人口迁移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P1人口迁移多是因为经济 ②P2人口迁移中老年人口比例大 ③P3人口迁移能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④P4人口迁移使城市人地关系缓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4·河北秦皇岛模拟)与追求经济利益的传统移民不同,“生活方式型移民”是指为获得一种更好、更满意的生活方式而形成的人口移动形式,其迁入地或具有温和气候、充足阳光和新鲜空气,或安静古朴、远离都市。据此完成6~7题。 6.形成“生活方式型移民”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区间经济水平的差异 B.地区间就业机会的差异 C.地区间环境条件的差异 D.地区间投资政策的差异 7.“生活方式型移民”的主体最可能是(  ) A.婴幼儿 B.青少年 C.青壮年 D.中老年 (2023·山西太原期中)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东北三省总人口约为9 851万人,比十年前减少了约1 101万人。下表是户籍地为东北三省,现居住在山东、北京、河北三个省级行政区的人口数量(单位:人)统计。据此完成8~9题。 现居住地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合计 山东 174 663 344 030 631 631 1 150 324 北京 370 648 284 376 455 150 1 110 174 河北 168 371 156 219 337 060 661 650 8.从表中可知,迁出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区为(  ) A.河北 B.黑龙江 C.辽宁 D.吉林 9.与北京市相比,山东省接纳东北三省人口较多的主要因素是(  ) ①经济 ②历史 ③政策 ④气候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②③ B级 关键能力提升练 (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月考)流动人口是青藏高原人口增长的重要动力,其城镇居留意愿关乎青藏高原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青藏高原在自然及社会经济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流动人口居留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与全国其他地区存在一定的差异。同时,青藏高原流动人口既包括青藏高原内部近程迁移的流动人口(80%以上来自青藏高原的农村地区),也包括大量来自青藏高原以外地区的远程迁移流动人口,其城镇居留意愿与影响因素也存在差异。下表示意我国部分地区流动人口城镇居留意愿差异。据此完成10~12题。 地区 沿海发达地区 中西部地区 青藏高原 流动人口城镇居留意愿 约55% 大于45% 约32% 近程 远程 50% 23.4% 10.与中西部及沿海发达地区相比,青藏高原地区流动人口城镇居留意愿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A.资源环境承载力小 B.城镇行政等级较低 C.城镇住房支出较高 D.自然环境条件限制 11.制约青藏高原地区近程流动人口城镇居留意愿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收入水平 B.户籍可获得性 C.生产生活方式 D.社会融合程度 12.为进一步提高青藏高原本地区流动人口城镇居留意愿,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A.提升各地州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