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56289

6.1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化学能与电能-原电池 课件 (共22张PPT) 人教版(2019) 化学 必修第二册

日期:2025-04-19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40次 大小:4458568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2张,第二,必修,化学,2019,人教
    (课件网) 化学能与电能 第六章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学习目标: 1.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原电池的构成要素。 2.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养成科学探究能力。 3.体会化学对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能源问题。 我们把这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Cu 稀硫酸 Zn 【提炼模型】 负极 正极 铜 锌 装置示意图 问题1、哪种金属参加了反应?铜片表面产生什么气体? 【推断猜想】 Cu Zn 稀硫酸 可能金属铜参加反应 生成的气体可能是H2或O2 根据溶液颜色没变化说明铜没参加反应,是锌参加反应,气体呢 从化合价升降的规律说明溶液中H+ 在铜片上得电子生成了H2 e- e- 无色无味气体 反应后仍为无色溶液 环节一: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Zn片 Cu片 Zn-2e-=Zn2+ 2H++2e-=H2↑ 2e- 负极 正极 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 SO42- H+、Zn2+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Zn Cu Zn2+ e- e- H+ SO42- 问题2:根据物理知识如何判断正负极? 负极发生 (氧化/还原)反应? 反应式 。 正极发生 (氧化/还原)反应? 反应式 。 问题3:溶液中离子如何移动? 稀硫酸 总反应: Zn+2H+=Zn2++H2↑ 问题4:电流方向是怎样的? e- 负极 正极 电解质溶液 e- e- e- I I I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阴离子 阳离子 Zn-2e-=Zn2+ 氧化反应 2H++2e-=H2↑ 还原反应 整个电路构成了闭合回路,带电粒子的定向移动产生电流。 构建模型 I I I 电子不下水 离子不上岸 第二组 1 铜片、锌片、硫酸铜、导线、灵敏电流表 2 铜片、锌片、酒精、导线、灵敏电流表 第三组 1 铜片、锌片、稀硫酸(两个槽)、导线、灵敏电流表 2 铜片、锌片、稀硫酸(一个槽)、导线、灵敏电流表 组别 实验仪器及试剂 现象 结论 第一组 1 铜片、铜片、稀硫酸、导线、灵敏电流表 2 铜片、锌片、稀硫酸、导线、灵敏电流表 【实验探究】 环节二:探究原电池的形成条件 实验序号 第一组 实验 实验装置 ①       ②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得出原电池的构成条件之一: 第一组:实验①不产生电流,实验②产生电流。 有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 (或非金属)作电极。 铜 锌 铜 铜 【实验探究】探究原电池形成的条件 ③ 实验序号 第二组实验 实验装置 ① ②②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得出原电池构成条件之二: 实验①能产生电流,而实验②不产生电流 电极材料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 硫酸铜 酒精 【实验探究】探究原电池形成的条件 实验序号 第三组实验 实验装置 ① ②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得出原电池的构成条件之三: 实验①不产生电流,实验 ②产生电流。 两极相连形成闭合电路。 铜、锌分别插入两个槽 铜、锌插入同一个槽 【实验探究】探究原电池形成的条件 ② (2)要有电解质溶液 (3)形成闭合回路 电极导线相连 (4)氧化还原反应 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原电池构成条件: 两极一液一连线,氧化还原是条件 (1)两个能导电的电极———正极和负极 一般是活泼性不同的两种金属(或金属和非金属) 总结 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 2.利用现有仪器和药品,尝试制作简易电动小车。 环节三:拓展应用 1.解释新能源电车电池是如何提供电能的? 济宁电力来源知 多少 曲阜光伏发电 泗水风力发电 运河电厂火力发电 里彦电厂火力发电 电能 化学能 机械能 热能 燃烧 蒸汽 发电机 谈谈火力发电的利弊 两种活泼性不同的导体作电极 电解质溶液 闭合回路 形成 条件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氧化还原反应 负 极 正 极 沿导线 失e- 1.下列装置中能组成原电池的是( ) C Zn Cu H2SO4 Cu Zn A 酒精 A B Zn H2SO4 A Cu H2SO4 C D Cu Cu H2SO4 2.稀H2SO4的烧杯中放入导线连接的锌片和铜片,叙述正确的是( ) A.正极附近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