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基本信息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通过对科学史材料分析,推测体液免疫的基本过程 2.了解二次免疫的概念、特点及变化曲线 3.总结各种免疫细胞识别抗原的特点及其作用 核心素养目标: 1.通过“科学史材料”的分析,明确科学家研究道路的艰辛,对研究成果的尊重。 ———(科学探究) 2.通过讨论与构建“体液免疫”的过程模型,强化思维方法。 ———(科学思维) 情感态度目标: 1.提高人体免疫力,热爱生活,承担社会责任 2.尊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学习他们对科学研究执着追求的精神 教学重点 体液免疫的过程图 教学难点 通过科学史分析,构建体液免疫过程图 教学模式 情境导入———史料分析———构建模型———动画教学———问题探论———原理应用 教学工具 PPT 、微课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学科素养 情境导入 观看图片,以示例的问题引导学生回答出第一、二道防线。引入非特异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概念 观看图片 回答问题 生命观念 重要概念 教学目标 1.学生要将课程标准铭记在心 学生通过预习,识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概念 科学探究 科学思维 人教版《生物学 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 第4章第2节特异性免疫教案(第1课时)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核心素养 史料分析 模型建模 重点讲述1.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学生理解分子标签。 【学生小组活动】任务1:构建体液免疫过程模型 1.学生观察科学家们的研究成果,找到关键词。 2.构建体液免疫过程模型 科学探究 归纳概括 模型建模 动画教学 根据动画视频,完善构建体液免疫图解。 【图文转换】2.体液免疫的基本过程 学生根据动画视频,完善体液免疫的基本过程 模型建模 问题探讨 根据图解,深入挖掘过程中的重要知识点,以问题串的形式提问。 1.参与体液免疫的细胞有哪些? 2.图中哪些能识别抗原?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哪些不能识别抗原? 3.激活B细胞的两个信号? 4.B细胞活化的条件? 思考问题 予以回答 科学思维 归纳概括 探讨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学科素养 问题探讨 5.活化后的B细胞会如何变化? 6.在体液免疫过程中,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的条件是什么? 7.在体液免疫过程中,辅助性T细胞有怎样的作用? 8.在体液免疫过程中,细胞因子的作用? 9.在体液免疫过程中能增殖分化的细胞有哪些? 10.浆细胞还能具有分裂、分化能力吗? 11.浆细胞中哪些细胞器比较发达? 12.记忆B细胞产生抗体吗? 13.在体液免疫过程中,记忆B细胞是怎样的作用? 14.在体液免疫过程中,病原体是怎样被最终消灭的? 思考问题 予以回答 科学思维 归纳概括 探讨 曲线分析 3.二次免疫 从图解分析引入二次免疫的概念、特点及曲线 分析图解总结二次免疫的特点 科学思维 原理应用 【科学.技术.社会】流行病及其预防 思考1:接种过新冠疫苗的健康人也可能内会感染病毒而致病,其免疫学原因可能是什么? 思考2:实验证明,接种2针剂的疫苗,建议2剂之间的接种间隔建议大于等于3周,注射该疫苗二次效果更好,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联系生活 回答问题 社会责任 习题巩固 1..如图为人体免疫系统清除流感病毒(RNA病毒)的部分过程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甲为B细胞,其与细胞乙、丙都能接受抗原刺激 B. 有细胞丙参与的免疫过程不一定属于人体的特异性免疫 C. 与细胞丙相比,细胞乙溶酶体更发达 D. 细胞乙的来源只有甲细胞 巩固体液免疫过程,完成习题 知识迁移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学科素养 习题巩固 2.在某哺乳动物体内注射m抗原和n抗原后,机体内产生的抗体水平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思考如下问题: (1)第一次和第二次注射m抗原后,分别多久之后达到抗体浓度的最高峰?峰值抗体浓度有什么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