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内环境的稳态 教学目标的确定 对应的课标要求是: 1、以pH、体温等为例,阐明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保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以保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2、举例说明机体不同器官、系统协调统一地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课标提示:比较清水、缓冲液、体液对pH变化的调节作用;并以内环境的某种成分为例,讨论各系统是如何协同维持其相对稳定的。 稳态是选择性必修1的核心概念。理解好这一概念,可以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因此,稳态的概念及稳态的重要性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稳态的调节机制在本节中仅做了一个简要的概述,在后面的章节中要逐渐深入展开学习。 人体健康与内环境稳态密切相关。发烧、低血糖、腹泻等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是我们常见的病症。因此,通过有关内环境稳态内容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生命活动的本质,树立健康的生活理念。结合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进行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模拟探究活动,并尝试阐明稳态的含义及调节机制。 2.通过内环境稳态失调实例的分析,理解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及内环境稳态对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同时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3.简述稳态概念的发展,认同生命系统的不同层次,普遍存在稳态。 重难点:内环境稳态及意义 教学设计思路 内环境稳态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这些问题有的是学生亲身经历,有的可以通过其他人间接了解到。因此通过实例分析能有效帮助学生领会和认同稳态的意义,形成稳态与平衡观。 本案例是建立在“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领会稳态的概念,稳态的调节机制及稳态的意义,认同生命系统的不同层次普遍存在稳态。 重要概念 学生活动 核心素养发展 教学实施过程(第二课时) 学习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图片展示“酸碱体质理论”提出问题:该理论是科学还是骗局? 学生讨论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辩证性思维 实例分析得出稳态概念 展示“模拟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实验结果提问:1、根据实验结果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尝试对机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进行解释同时引导学生对“酸碱体质理论”进行评判2、展示学生课前作业:家庭成员一日体温变化调查表及曲线图提问:(1)你能得出人体体温变化有哪些规律3、你能否根据以上讨论及自己的理解概括出稳态的主要含义?总结内环境稳态的概念。解释教材P7的问题探讨。 观察实验结果,分析讨论得出实验结论,结合教材,尝试对机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进行解释。展示调查作业回答人体体温变化规律3、概括稳态的含义,解释为什么血液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健康状况。4、讨论并评判“酸碱体质理论” 通过“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及课外调查活动“家庭成员体温日变化规律”能够使学生更好的领悟科学方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学会用科学方法辨别真伪 构建模型,概括稳态的调节机制 构建“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图,并提问:哪些系统参与了该过程,有哪些适应性结构。如果这些系统功能出现障碍,能否对内环境造成影响?请选择你熟悉的例子进行说明。组织学生阅读教材P10上半页内容,并回答以下问题:科学家对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认知经历了哪些阶段并逐步完善的?目前普遍接受的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什么? 构建“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图,思考并回答问题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通过构建模型及阅读活动,认识稳态调节的过程建立过程,培养科学思维及科学精神。 联系实际,总结稳态的意义 组织学生思考教材P10思考讨论,进行讨论分析活动。总结并提问:(1)你还能说出哪些其他稳态失调的实例吗?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