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57515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第一节 第1课时 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 城镇内部的空间结构--2025中图版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日期:2025-05-19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3次 大小:59707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城镇,内部,空间结构,乡村,第二章,第二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中图版地理必修第二册 第一节 乡村和城镇内部的空间结构 第1课时 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 城镇内部的空间结构 A组必备知识基础练 (2024河南鹤壁月考)各类活动都需要占用一定数量的土地,并因土地利用方式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下图为山东省梁邱镇杨树行村鸟瞰景观图。完成1~2题。 1.图中居民点主要分布在(  ) A.山坡地带 B.水库周边 C.梯田之下 D.道路两侧 2.图中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 A.商业用地 B.农业生产用地 C.公共用地 D.文化教育用地 (2024甘肃兰州期中)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区的山间盆地称为“坝子”,这里地势较平坦,是当地主要的耕作用地。下图为云贵高原某乡村空间结构示意图,①②③代表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据此完成3~4题。 3.①②③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依次是(  ) A.林地、住宅、耕地 B.林地、耕地、住宅 C.住宅、耕地、林地 D.耕地、林地、住宅 4.该乡村空间结构主要利于(  ) A.缩短道路里程 B.规避地质灾害 C.缩小城乡差距 D.提高土地利用率 5.(2024贵州黔西阶段练习)下图为我国华北某大城市简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城市甲与乙相比较,城市规模更大的是乙,简述其理由。 (2)简述丙城市中商业区的分布特点,并分析丙城市商业区发展的有利条件。 B组关键能力提升练 (2024福建漳州期中)自20世纪80年代起,江苏南部的沈巷村因周边工业区的发展而逐渐变为城中村,村民开始出租空闲房间和摆摊经营。下图示意20世纪80年代至今沈巷村布局与经营组织形式自发演变的三个阶段。完成6~7题。 6.从阶段Ⅰ到阶段Ⅲ,沈巷村出租屋空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交通线路增多 B.老旧民房改造 C.外来人口流入 D.生态乡村建设 7.20世纪80年代至今,沈巷村经营组织形式自发演变主要得益于(  ) A.治安管理水平提升 B.出租屋租金便宜 C.政府规划调整 D.市场活力增强 “绿心环形城市”的概念于20世纪50年代由荷兰政府提出,以不过分集中、在城镇间保留缓冲地带等为规划原则,疏散大城市的人口,保留中间的农业区作为“绿心”,将城市布局成由多个中心集结而成的环形。我国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率先构建了乐山“绿心—城市环—江河环—山林环”的城市形态结构(见下图)。据此完成8~10题。 8.“绿心环形城市”的特点是(  ) A.城市人口不断减少,城市用地规模不断缩小 B.人与自然有机结合,城市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C.产业结构逐渐由第二、三产业转为第一产业 D.城市功能趋于分散,基础设施的建设成本降低 9.乐山“绿心―城市环—江河环-山林环”城市形态结构的构建,主要依托于该地的(  ) A.山水组合的自然条件 B.交通便捷程度 C.城市人口的年龄结构 D.承租能力 10.推测甲功能区为(  ) A.工业区 B.商业区 C.行政区 D.文化区 1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市约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周边的卫星城。城市土地利用与地铁交通系统有紧密联系,50%以上的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1)斯德哥尔摩市中心区和卫星城共同组成斯德哥尔摩市。据图描述该城市空间结构的特点。 (2)图中卫星城③是以高新技术著称,科学园区有700余家公司,就业人口中移民约占50%,主要来自欧盟、美国和以色列,通信、交通设施完善。请说明该卫星城高科技产业的布局条件。 第1课时 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 城镇内部的空间结构 1.C 2.B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区域居民点主要分布在梯田之下,排除A、B、D,故选C。第2题,读图可知,区域为乡村景观,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为农业生产用地,B对;商业用地分布在城镇,A错;公共用地在乡村面积较小,且主要分布在中心区域,C错;文化教育用地主要分布在城镇,D错。故选B。 3.C 4.D 解析 第3题,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区地形崎岖,平地少,山间盆地称为“坝子”,这里地势较平坦,是当地主要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