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历史对标考点: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分。 1.英美自20世纪60年代起开始推进社区更新行动,更新目标从消除破败转变为兼顾经济发展、社会福利、阶层融合。在社区更新演进过程中强调更多主体参与和社区赋权,探索公共部门、私营企业、社区三方合作的治理模式。由此可见,英美国家( ) A. 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B. 增加了社会公共服务项目的开支 C. 积极探索多元社区治理模式 D. 形成了自上而下的解决问题机制 2.西方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可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大约在11世纪后期,西欧一些城市复苏,拥有一定的自治权。近代英国、美国、法国、德国的市镇和乡村先后取得自治权,以不同的形式实现基层治理。可见,西方国家的基层治理() A. 都经历了相同的发展道路 B. 始终以贵族势力为主导 C. 以基层自治为其主要特点 D. 与民族国家的产生同步 3.冷战开始后,美国的非洲研究日益成为显学,但美国非洲研究协会被白人学者控制并高度封闭。20世纪60年代,非洲裔学者向该学会发起挑战,最终迫使其让步。70年代以后,美国非洲研究逐渐走向开放多元。这一变化的背景是() A. 冷战结束,美国不再重视非洲研究 B. 非洲大陆掀起摆脱殖民统治的风暴 C. 美国彻底解决跨民族的文化认同问题 D. 美国黑人通过民权运动争取平等权利 4.下面是清朝后期基层社会结构图,据此可以得出( ) A. 基层社会开始自治化倾向 B. 政府社会治理能力加强 C. 乡绅对基层社会控制加强 D. 社会矛盾逐渐趋向激化 5.从1951年我国制定的第一个社会保险法规至今,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日趋成熟。目前,我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超过13亿人,覆盖94.6%的人口。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 A. 已经是世界上最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B. 基本继承欧美的社会保障制度 C. 加重国家财政负担,不利于社会稳定 D. 促进了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 6.20世纪70年代,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爆发了“瑞典病”:巨额公共开支加剧了财政赤字,并引起严重的通货膨胀;劳动积极性下降,生产增长率降低,产品竞争力下降,引发经济结构危机和失业率上升;企业、个人税务负担沉重,导致企业后劲不足,经济效益下降,国民收入增长缓慢。“瑞典病”的出现() A. 反映出效益与公平的日益失衡 B. 说明国家宏观调控存在严重缺陷 C. 表明社会保障体系已亟需改革 D. 折射出社会生产力水平快速下降 7.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2年人类发展报告》指出,1979年至1997年,英美实际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38%,但中等收入家庭收入仅增9%,而最富裕1%家庭收入增长140%。这表明( ) A. 社会资源分配的极化发展趋势 B. 社会保障制度保证了经济安全 C. “新经济”推动社会结构变化 D. 西方国家效率和公平实现平衡 8.唐初,政府均田令与《唐律疏议》中均明文规定:“诸里正依令授人田,课农桑……诸永业田每亩课植桑五十根以上,榆、枣各十根以上,三年种毕。乡土不宜者,任以所宜树充。应课植桑、枣而不植,是为违法。”据此可知,唐初政府注重 A. 发挥基层组织的督导职能 B. 强化重农抑商的民众教化 C. 完善乡村治理的制度体系 D. 实施礼法结合的治国策略 9.战国秦的基层社会统治,借助民间自治秩序,任用聚落中自然产生的领袖为里吏,辅助官僚行政体系施政。但秦在吞并六国的过程中调整了里吏选任原则,将原有领袖排除,选用无爵或低爵平民担任。秦的这一措施 A. 反映了地方行政制度的完善 B. 确保了基层统治秩序的稳定 C. 利于加强对基层的权力渗透 D. 体现了社会各阶层趋向平等 10.如图为1960年西欧主要国家卫生、援助、养老等公共支出在国家当年财政支出中的占比统计图。此图表明( ) 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