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58103

7.1《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 同步课件(共33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5-04-19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1次 大小:11358760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4-2025,七年级,法治,道德,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清明简介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唯一具有“节气”和“节日” 两种“身份”的清明,是我国重要的“八节”(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在公历的4月5日。清明节气,与岁时物候相关,常以指导农事,有天朗气清、春耕时宜之意;清明节日,是人们扫墓祭祖、慎终追远的日子;因为二者相融,让清明兼具自然和人文内涵。 今天,我们就从清明习俗说开去,感受其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 THE FAR-REACHING HUMANISTIC SPIRIT 从清明习俗说开去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强调以人文化成天下,以人类社会和人本身发展的道理来教育世人,达到促进社会和谐、成就美好人生的目的,并由此发展出影响深远的中华人文精神。中华人文精神有哪些丰富内涵?我们应该怎样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学习目标 体会人文精神中的道德内涵,在生活中践行人文关怀,提升道德修养。 借人文精神培养积极情感与独立思考等能力,塑造健全人格,用于探索自我价值。 通过清明节习俗的四个活动,体会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加强中华民族价值认同和文化自信,坚定政治方向,热爱伟大祖国。 中华人文精神的价值 中华人文精神的主要表现 中华人文精神的丰富内涵 说起清明,你想到了什么? 清明节我都要回乡祭祖,共读家训,在我们那可是很隆重的! 我奶奶常和我说“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这是几千年来农耕文化的智慧结晶。 我喜欢吃青团,用艾草汁和糯米粉做的,过了清明节可就吃不到了! 思考:一俗见精神,从上述同学的讨论中,谈谈人文精神对你的启发。 清明还有踏青呢!《八达游春图》就描绘的是古人清明踏青娱乐,出城郊游的景象。 点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人文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对现实生活意义的探索和道德情操的涵养。中华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处世方法、教化思想、美学追求、生活理念等诸多方面。 知识归纳 KNOWLEDGE INDUCTION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人文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对现实生活意义的探索和道德情操的涵养。 1. 中华人文精神的价值 知识归纳 KNOWLEDGE INDUCTION 2. 中华人文精神的主要表现 ① 处世方法。 ② 教化思想。 ③ 美学追求。 ④ 生活理念。 南北习俗差异中的“大同” 活动二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方地理环境的差别也造就了不同的清明习俗,你知道有哪些吗? 1. 南北方有没有共同习俗? 踏青、插柳、荡秋千、植树等。 南方 吃青团、清明螺、芥菜饭... 时间为清明节前三天后四天,称为“前三后四” 祭祀活动为压坟头纸,燃烧香烛 广东、广西、海南特有拜山 北方 吃馓子、子推馍、枣糕.... 时间为清明节当天 祭祀活动为烧纸钱、燃烧香烛 南北习俗“大比拼” 地区 饮食习俗 祭祀习俗 2.在南北方不同的习俗中,却有着共同的精神内涵,你能说说是什么吗? 都表达了对祖先的怀念与尊敬、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对美好未来的期许等。 3. 这种从不同中求共同,保留差异追求和谐的处事方式被称为什么? 知识归纳 KNOWLEDGE INDUCTION 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事方法 求同存异,就是既找出共同点,找到最大公约数,又保留不同点,尊重不同意见。求同能让人们更加亲近、友善,存异则让人们彼此尊重、包容。 和而不同,就是倡导和谐相处,协调不同意见,但不盲从苟同。 内涵 思考:在集体生活、人际交往中,你遇到过哪些不同意见、矛盾分歧?又是怎么解决的? 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有助于解决人际矛盾,为化解当代社会冲突提供重要启示。 意义 KNOWLEDGE LINK 知识链接 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从此,“求同存异”也成为中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