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单元三:依法治国 @道德与法治 中考二轮复习 板块:法治教育 主要内容 逻辑复述 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强则国家强。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是建设法治中国的时代要求。 核心考点梳理 法治意义(作用或重要性) 对国家社会 对公民或个人 法治的要求 (一)法治道路 ①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②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③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使人们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 ④法治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①实行良法之治。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良法的标准/为什么要实行良法?) ②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核心考点梳理 (一)法治道路 全面依法治国 地位 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总目标 新方针 三统一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习近平法治思想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必备观点 (一)法治道路 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 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还要求实行善治。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基本要求 主体 科学立法 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 立法机关(全国人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行政机关(人民政府,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司法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全体社会成员 内容 主体 地位 依法治国 依法执政 依法行政 人民 中国共产党 人民政府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执政是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依法行政是政府行政的基本准则 能不能做到依法治国,关键在于党能不能坚持依法执政,各级政府能不能坚持依法行政。 拓展 核心考点梳理 (二)法治政府 如何建设法治政府? 政府 公民 ①按照法治原则运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②必须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③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 ③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必备观点 (二)法治政府 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必须做到为人民服务。 政府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政府的权力由人大授予,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 政府坚持依法行政,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政府推进政务公开,自觉接受人民监督,防范权力滥用。 核心考点梳理 (三)厉行法治 怎样做到厉行法治? 国家 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 社会 公民 ①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②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③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④加强法治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