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58660

第3章 第2节 第5课时 盐类水解的应用(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高中化学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日期:2025-05-10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0次 大小:418884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必修,选择性,2019,科版,化学,高中
    第5课时 盐类水解的应用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了解盐类水解在生产生活、化学实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2.会分析盐溶液的酸碱性及主要微粒浓度的大小关系。3.能够对盐类水解的知识进行拓展迁移,解决盐类水解问题。 一、化学实验中与盐类水解有关的问题 1.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 (1)FeCl3溶液显酸性,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原因:_____。 (2)已知三种弱酸的酸性:HX>HY>HZ,相同浓度的NaX、NaY、NaZ溶液的pH大小关系为_____。 (3)解释碳酸氢钠溶液显碱性的原因:_____ _____ _____。 2.分析盐溶液中各粒子浓度的大小关系 以强碱弱酸盐NaA溶液为例,分析其溶液中各粒子浓度的大小。 3.配制或贮存易水解的盐溶液 (1)实验室配制FeCl3溶液时,常将FeCl3晶体溶于较浓的_____中,然后再用水稀释到所需的浓度,目的是_____。 (2)贮存Na2CO3溶液不能用_____塞,原因是_____。 4.制备无机化合物 (1)实验室将MgCl2·6H2O加热脱水制无水MgCl2时,需在HCl气氛中进行(如图所示),请解释原因:_____ _____。 (2)用TiCl4制备TiO2,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加入大量水,同时加热的目的是_____ _____,所得TiO2·xH2O经焙烧得到TiO2。 (3)FeCl3饱和溶液,加热蒸干并灼烧,为什么得到的是Fe2O3固体而不是FeCl3固体? _____ _____ (4)将Fe2(SO4)3溶液加热蒸干,为什么得到的是Fe2(SO4)3固体而不是Fe2O3固体? _____ _____ 盐溶液蒸干灼烧后所得产物的判断 (1)盐溶液水解生成难挥发性酸时,蒸干后一般得原物质,如CuSO4(aq)蒸干得CuSO4(s)。 (2)盐溶液水解生成易挥发性酸时,蒸干灼烧后一般得到对应的氧化物,如AlCl3(aq)蒸干得Al(OH)3,灼烧得Al2O3。 (3)考虑盐受热时是否分解。 原物质 蒸干灼烧后固体物质 Ca(HCO3)2 CaCO3或CaO NaHCO3 Na2CO3 KMnO4 K2MnO4和MnO2 NH4Cl 分解为NH3和HCl,无固体物质存在 (4)还原性盐在蒸干时会被O2氧化。如Na2SO3(aq)蒸干得Na2SO4(s)。 1.等体积等浓度的MOH强碱溶液和HA弱酸溶液混合后,混合液中有关离子的浓度应满足的关系是(  ) A.c(M+)>c(OH-)>c(A-)>c(H+) B.c(M+)>c(A-)>c(H+)>c(OH-) C.c(A-)>c(M+)>c(OH-)>c(H+) D.c(M+)+c(H+)=c(OH-)+c(A-) 2.下列溶液蒸干并灼烧,最后得到的固体是溶质本身的是(  ) A.CuSO4 B.NaHCO3 C.KMnO4 D.FeCl3 二、分析生产生活中盐类水解的应用 1.热的纯碱溶液去油污 (1)纯碱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 _____、_____。 (2)热纯碱去污能力强的原因是_____ _____。 2.解释铝盐(如明矾)、铁盐(如硫酸铁)的净水原理,结合离子方程式说明:_____ _____。 3.泡沫灭火器原理 泡沫灭火器中药品的主要成分为_____与_____,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 _____。 4.MgO可除去MgCl2溶液中的Fe3+,其原理是什么? _____ _____ 三、拓展———水解本质的综合应用 (一)水电离程度大小分析 1.简单盐溶液中水电离情况分析 电解质 举例 水电离程度分析 强酸弱碱盐 NH4Cl,pH=a 水的电离程度:_____ c水(H+)=_____mol·L-1 强碱弱酸盐 CH3COONa,pH=b 水的电离程度:_____ c水(OH-)=_____ mol·L-1 弱酸弱碱盐 CH3COONH4,pH=7 水的电离程度:_____ 2.酸碱中和反应过程中水电离程度的变化 常温下,向浓度为0.1 mol·L-1、体积为V L的氨水中逐滴加入一定0.1 mol·L-1的盐酸(忽略溶液混合过程中的体积变化),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溶液的pH随盐酸的体积而变化,如图所示。 (1)c水(H+)出现峰值(图中c点),该点为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H4Cl的滴定终点,溶液水解显酸性;此时水解程度最大,即水的电离程度最大,溶液中的H+全部来源于水的电离。 (2)加入盐酸的过程中,c溶液(H+)不断增加,pH不断减小。c水(H+)=10-7 mol·L-1时,有a和b两个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